日照城市推荐官系列专访
为推介日照城市形象,增强网络正能量传播力,中共日照市委宣传部、中共日照市委网信办、日照市文化和旅游局、日照广播电视台聘请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正能量网络名人担任“日照城市推荐官”,他们以自己的影响力为日照代言,向社会各界推介日照的城市魅力与文化底蕴,进一步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直播日照策划推出“日照城市推荐官系列专访”,一起聆听他们的创作心声。
2024年11月,张文汇受聘为首批“日照城市推荐官”。作为日照最早的网络名人,从2014年的《坏才刘科学》开始,张文汇就一直活跃在互联网上,写歌、拍短剧、做自媒体,在网红、歌手、演员、导演、制作人等多重身份背后,对日照的眷恋与对生活的热爱始终是他创作的底色。
“见过千山万水,走遍天涯海角,都不及你一个拥抱”是张文汇对家乡日照的深情告白,本期日照城市推荐官专访,让我们一起听听这十一年来,他的创作故事。
请回答2014
当我们开始回忆那个互联网蓬勃发展的2014年,一连串的古早记忆就这样袭来——
这一年,产业互联网在中国崭露头角,生产的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特征日趋明显;这一年,影像化社交方式尚未兴起,微信、QQ等即时通讯工具仍然在社交平台占据主力位置;这一年,网络热梗频频出新、网络名人崭露头角,大量短视频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入市场;这一年,线上生活服务初现雏形,名为“互联网+ ”的新业态开始渗透和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模式......
彼时的互联网内容生产,尚不像今日这般百花齐放,在那个以长视频为主的年代里,优酷、腾讯、搜狐等流媒体平台巨头仍是绝大多数人看视频的首选。尽管如此,喜剧类型的网络短剧却如异军突起,凭借无厘头的幽默风格迅速走红,成为网络短视频的先驱。
图源:豆瓣
这些作品的成功让更多人看到了喜剧短剧的潜力,吸引了大量创作者进入这个全新领域,各种创意和风格的喜剧短剧不断涌现。许多人认识张文汇,就从这里开始。
“网红”的诞生
“刘科学”这个名号,在日照拥有相当可观的粉丝基础。2014年,张文汇受一系列网络短剧的影响与启发,萌生了拍摄网络喜剧作品的想法,《坏才刘科学》应运而生。
传说刘克学是清朝末年人,是本地一个妇孺皆知、众说纷纭的多面人,“在我们小时候的印象当中,刘克学就是坏坏的那种形象,但其实是比较狭义的,他并不是‘作恶’的坏,而是又坏又讲义气。”张文汇回忆,“所以在创作伊始,我就选定了这样一个形象去进行演绎与诠释,为我之后的创作风格奠定了基调。”
拍摄花絮/受访者供图
《坏才刘科学》每集由多个搞笑片段组成,节奏紧凑,每个桥段相对独立又有一定的关联性,结合部分时事热点,并积极融入了大量日照地方文化元素,以幽默诙谐的方式展现生活百态。从2014年起至今,该系列作品的播放量已超过30亿,甚至在国外网站上的点击量也达到数千万,不仅让日照的故事以别样的方式走向世界,也让张文汇成为颇具影响力的网络创作者,带动了日照本地网络喜剧的发展,为这座城市带来了第一波网络流量。
剧照/受访者供图
“网红”这个标签,从此也被贴在张文汇的身上,如影随形。“走在路上会有看过剧的人认出我来,指着我说‘哎,刘科学!’,这种时候心里还是有点小骄傲的,觉得我能为大家带来快乐,大家还能认出我这个人,是件挺幸福的事情。”张文汇笑着说。
作为小城里的公众人物,被认出、被调侃甚至被误解都是家常便饭,从一开始的不适应,到后来接受并悦纳这样的“特殊对待”,张文汇逐渐与自己网红身份握手言和,“只要人是正的、作品是正能量的,就不要在乎别人怎么看。”时间眨眼来到2016年,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迅速崛起,以短视频为主要内容,通过推荐算法传播,进一步降低了创作门槛,所有的平台用户都可以通过手机轻松拍摄和发布短视频,记录自己身边发生的一切。至此,中国自媒体的形式更加丰富多样,“人人自媒体”的时代红利送到了每个互联网用户的身边。
张文汇第一次直观感受到了网络环境发生着的巨变——最初其发布作品的“小咖秀”“美拍”等平台,囿于竞争冲击、运营滞后、缺乏监管等诸多因素,未能实现成功转型,多次整改之后仍难以恢复昔日辉煌,最终落寞收场,消失在了时代洪流中。张文汇开始重新考虑自己以及团队未来的发展方向:一边要适应平台迭代的涨落,一边要面对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的新人博主,是该转变赛道还是继续在这个领域深耕?
张文汇及其团队/受访者供图
顺势而为,是张文汇给出的答案。“我们刚起步的时候,更需要的是团队作战和专业的设备,随着抖音、快手的飞速发展,每天都有数不清的新人和新梗出现,大多是单枪匹马,甚至只靠一部手机就行,其实整个环境是变得更开放包容,机会的分配也更公平合理了。”张文汇说,“所以我们也开始调整拍摄和制作模式,就用手机拍,形式再多变一些,和观众的互动再多一些。甚至一度充满争议的自制短剧,如今卷土重来,竖屏短剧成了新的行业风口。你看,网络环境就是这么复杂多变,我们能做的只有不断适应、积极调整,提高内容生产的质量。”
“多栖”发展,多元视角
除了广为人知的“网红”标签,张文汇还有着歌手、制作人、导演等多重身份。其中,《这里是日照》《我在日照》两首为日照而作的歌俨然已成为这座城市的声音名片,以及分别在2019年、2020年为致敬最美逆行者而创作的《逆行者》《逆风的人》,都是张文汇引以为傲的音乐作品。
这样的多重身份为张文汇的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多元视角之下所捕捉到的一切感受与体会都在创作时融会贯通、和谐统一。拍摄短剧时的所见所想在写歌时变为源源不断的灵感,写歌时想到的歌词又会用视频的形式演绎出来,彼此之间相辅相成。
“我觉得这就是创作最大的意义所在,尽我所能将我的感受表达出来,变成音乐、变成影像,我对日照的眷恋和对生活的热爱,能够从一句句歌词和一帧帧画面里听到、看到,让更多的人以此为契机了解日照、来到日照、爱上日照。”张文汇说。
初心不改,推介家乡
作为土生土长的日照人,无论是在短剧中加入大量日照元素,还是创作城市主题曲,自创作之初,张文汇时刻想的都是宣传家乡。如今,“日照城市推荐官”这个身份,于他而言意味着什么呢?
“首先还是认可,这么多年我一直力所能及地为我热爱和生活的城市做着宣传,现在被聘任为城市推荐官,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也多了一种途径去推介我们的家乡日照。”张文汇坦诚地说,“我会想接下来还能做些什么,怎么才能让更多的人看到、了解到日照。”据记者了解,张文汇的未发表作品当中还有许多写给日照的歌,只待好好打磨,会在不久的将来尽可能完整、完美地带给听众。
发展中的日照,日新月异、阔步向前。张文汇回忆,最初拍摄短剧时,取景是一个难题,总要斟酌许久怎么能把日照最美的一面呈现给大家。可如今的日照,随手一拍都是大片,“我也经常在网络上看到,有网友来到日照之后对咱们的城市建设赞不绝口,每每看到这些评论我都由衷地感到骄傲。”
张文汇经常会收到来自网友们投稿的翻唱与二创,一首首歌、一个个视频里,满满都是日照元素。“我始终觉得,影响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希望能以自身的影响力去带动和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宣传、推介日照的队伍当中来,这就是这份荣誉最大的意义所在。”
这份影响力就像蒲公英的种子,在海风的吹拂下飘向更广阔天地,于所到之处生根发芽。相信这些种子,会在某个晴好的春日,遍布日照的绿茵,送来希望的蓬勃生机。
来源:直播日照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