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这个名字在中国的喜剧界几乎成了家喻户晓的代名词,特别是每逢春节,他与央视春晚的关联总能勾起无数人的回忆与感慨。
从一位地道的东北二人转演员,到全国人民心中的笑星,再到最终因与春晚舞台的种种矛盾而渐行渐远,赵本山的故事,是时代变迁中个人命运与国家文艺政策交织的缩影。
1987年,凭借着姜昆的慧眼识珠,赵本山第一次站上了春晚的舞台,虽然那时的他并未立即走红,但为他日后成为春晚常客埋下了伏笔。
1990年,小品《相亲》的横空出世,让赵本山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
此后的二十年里,他在春晚的舞台上留下了21个脚印,其中15次荣获“最受欢迎节目”奖,小品《卖拐》系列、《昨天今天明天》等作品,至今仍为观众津津乐道。
这些作品以其接地气的语言、生动的角色和深刻的草根幽默,成为了中国喜剧史上的经典。
在赵本山的艺术生涯中,不得不提的是他与宋丹丹、范伟组成的“铁三角”。
特别是与宋丹丹合作的“白云黑土”系列,如《火炬手》、《说事》等,不仅为观众带来了无尽的欢笑,也见证了两人深厚的友谊与默契。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宋丹丹因年龄和体力的原因,以及希望突破“小品演员”标签,选择于2008年主动退出春晚。
而与范伟的搭档,则通过《卖拐》三部曲创造了另一个高峰,虽然范伟也于2005年后转型影视,但二人后期在《马大帅》中的合作,打破了外界关于他们不和的传言。
然而,好景不长,2012年春晚导演换帅,哈文的到来以及她推行的“国际化”“正能量”改革理念,与赵本山坚持的草根幽默风格产生了根本冲突。
两次作品被以“风格老套”、“缺乏教育意义”为由毙掉后,赵本山在2012年以“身体原因”暂别春晚,2013年更是因作品再度被淘汰,彻底告别了这个陪伴他多年的舞台。
这一决定,不仅让亿万观众感到惋惜,也引发了关于春晚改革方向、艺术创作自由与意识形态导向之间矛盾的广泛讨论。
退出春晚后的赵本山,并未停下脚步。
他在影视领域持续深耕,《乡村爱情》、《刘老根》系列剧集赢得了观众的喜爱与认可。
同时,他还大力发展线下演出,刘老根大舞台不仅在东北遍地开花,还走向了全球巡演。
此外,辽宁卫视春晚成为了他新的舞台,尽管不再是央视春晚的焦点,但赵本山依然用自己的方式延续着属于他的喜剧传奇。
哈文的改革,一方面为新人如开心麻花、岳云鹏等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促进了春晚舞台的多元化;另一方面,“教育意义至上”的导向也导致了节目娱乐性的下降,让观众怀念起赵本山时代的纯粹与欢笑。
而赵本山现象,则折射出民间艺术与官方舞台之间兼容的难题,以及时代审美变迁对传统喜剧的冲击。
赵本山与央视春晚的兴衰始末,是一个关于艺术与体制、创新与传承、个人与国家之间复杂关系的故事。
它让我们看到,在追求艺术表达自由的同时,如何更好地平衡与主流价值的关系,是每一个文艺创作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