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向来不乏争议,但若将“敬业”与“人品差”混为一谈,未免有失公允。近日,演员刘涛在一档节目中的发言,意外将孙俪推上风口浪尖——“和她合作压力太大”。一时间,“孙俪人缘差”“同行避之不及”等话题甚嚣尘上。然而,真相果真如此吗?
一、刘涛的“压力论”:是控诉,更是敬业的共鸣
刘涛坦言,与孙俪合作时“倍感压力”,但这种压力并非源于人际矛盾,而是对专业的高要求。她直言:“孙俪聪明、刻苦、认真,让我看到女孩子身上很多美好的品质。
” 两人在《芈月传》中的对手戏,因孙俪对细节的极致把控,一度让刘涛重新审视自己的表演方式。这种压力,实则是行业标杆对同行的一种激励。
导演郑晓龙对孙俪的评价更为直接:“越难演的戏,她表现得越好。” 拍摄《芈月传》时,孙俪为贴近角色,专程赴复旦大学研究先秦历史;剧本上密密麻麻的笔记和标注,更成为她“强迫症式敬业”的证明。与其说同行“不愿合作”,不如说她的专业态度让混日子的演员无所遁形。
二、“难合作”争议:高标准背后的职业信仰
孙俪的“难合作”标签,本质是行业对“敬业”的误读。老梁(梁宏达)曾在节目中提到:“许多演员怕和孙俪搭戏,因为她要求重拍时从不妥协。” 这种坚持,源于她对作品的尊重。例如,《甄嬛传》开播前,她的定妆照遭群嘲“又老又丑”,但仅播出两集便口碑逆袭,靠的正是对角色层次感的精准拿捏。
合作过的男演员如霍建华、何润东,虽曾因戏生情,但最终皆与她保持深厚友情。何润东更直言:“孙俪的个性无惧又坚韧,吸引了许多人。” 若真如传言般“人品差”,何来多年挚交?
三、撕掉标签:演员的底气来自作品与人生
孙俪的“另类”不仅在于演技。娱乐圈争奇斗艳的红毯上,她鲜少露面;同龄女星沉迷医美抗衰时,她种菜、练书法、学大提琴,将生活过成诗。这种清醒,让她在浮躁的行业中始终保有初心。
家庭亦是她的铠甲。与邓超15年婚姻无绯闻,儿女双全;对同父异母的妹妹孙艳倾力扶持,甚至带其参演《甄嬛传》。母亲从小教导她“以德报怨”,这份豁达塑造了她待人接物的底色。
娱乐圈的“好人缘”,是否等于八面玲珑、得过且过?孙俪的“难合作”,恰恰撕开了行业的一块遮羞布——当敷衍成为常态,认真反而成了“异类”。刘涛的“压力论”,何尝不是对行业现状的反思?真正的演员,从不是靠人情世故立足,而是用作品与专业赢得尊重。
孙俪的故事让人不禁发问: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演员?是左右逢源的“老好人”,还是用角色说话的“戏痴”?答案,或许就藏在观众的掌声里。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