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早逝的父亲,缺奶的母亲,摆摊的家业,破碎的家庭。”
就是这样一段充满挑战的童年,造就了内地影坛获奖无数的影帝。
他就是备受瞩目的“叔圈”演员于和伟。
随着新剧《我是刑警》的强势登场,不少观众开始探寻于和伟成名背后的故事。
不查不知道,一查惊叹不已!
在家中排行第九的他,演戏多年默默无闻。
却因一曲蹦迪热舞,意外走红网络。
大器晚成后,于和伟风光无限,然而他的前半生,所经历的艰辛与隐忍,承受的压力和委屈,远比表面看起来更加丰富和深刻!
1
在综艺节目《走在回家的路上》中,于和伟展示了他回家的状态。
经过十多个小时的奔波,于和伟来到了一个老式小区。
这个小区位于城市的边缘,建筑老旧,但充满了生活气息。
一边兴奋地敲门,一边亲切地呼唤着姐姐的名字。
吴姐开门后,于和伟进门连手都没洗,就直接来到餐桌前,像孩子一样,拿起一个饺子放进嘴里。
这个动作自然而又随意,仿佛回到了自己童年的时光。
镜头前的他,完全不见明星的架子,有的只是亲人之间的默契。
在餐桌上,于和伟和家人聊着家常,笑声不断。
这些简单的幸福时刻,是他多年来在外打拼的动力源泉。
吃完饭后,于和伟推开房间的门,走进了一个只能放得下一张小单人床的狭小房间。
房间虽然简陋,但却整洁干净,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床铺上。
他轻松地躺在床上,脸上洋溢着掩饰不住的笑意。
还主动向拿着摄像机的大哥解释道:
“这些年我回来,就住在这里,楼下就是街道,睡在这里特别踏实!”
言语间,能感受到于和伟的满足和欣慰。
仿佛只有回到这里,才能让他找到那份久违的归属感。
在这个小房间里,于和伟度过了许多个宁静的夜晚,听着窗外的市井喧嚣,感受着家的温暖。
之后的日子,于和伟去了三哥的包子铺,帮忙摆摊卖包子。
包子铺位于街边,每天清晨,三哥和嫂子就忙着准备食材,蒸笼里冒出的热气弥漫在整个小铺。
于和伟穿上围裙,熟练地包起包子,动作麻利而有条不紊。
过程中被粉丝认出,于和伟也是亲切地握手,毫无明星架子地与大家寒暄。
他的亲和力让周围的人都感到温暖和亲切。
随后,于和伟表示,这次回来除了亲人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人要去看望。
那个人就是改变他命运的贵人,也是他的恩师。
于和伟刚坐车到恩师楼下,就已经忍不住落泪。
泪水在眼眶中打转,那是对恩师深深的感激和思念。
两人见面后,更是亲如父子,紧紧相拥。
于和伟回忆道,“当时我交不起补课费,你说从你的工资里扣,我一下就哭了。”
于和伟说着说着,眼眶又湿润了。
恩师轻轻拍着他的肩膀,安慰着这个已经取得巨大成就但仍像个孩子一样情感丰富的学生。
可见这件事,对于年幼丧父的于和伟来说,影响有多么深远。
这位恩师,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真正落到了实处!
也难怪能让于和伟,一位影帝,一提到就忍不住热泪盈眶。
由此可以看出,于和伟是一个懂得感恩与回报的明星。
他没有忘记那些在他人生低谷时给予他帮助的人,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2
1971年,辽宁抚顺的一个贫困家庭,迎来了家中的第9个孩子。
这个孩子,就是于和伟。
加上父母,这个家庭共有11口人!
放在现在来看,绝对是“人丁兴旺”,但在那个年代,光是解决吃住问题,就已经是巨大的挑战了!
抚顺,这座因煤而兴的城市,曾经是东北工业的重要基地。
在那个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许多家庭都面临着生计的压力。
于和伟的家位于城市的普通居民区,周围都是类似的多口之家,大家相互扶持,共同应对生活的艰难。
好在婴儿时期,于和伟可以靠母乳维持。
但不幸的是,他的母亲竟然没有奶水!
这在当时医疗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婴儿时期的于和伟,饿得直哭,这让作为父母的夫妻俩愁眉不展。
然而,天无绝人之路,于和伟的大姐刚生完孩子不久,可以将自己的一部分奶水给他喝。
于是,小小的于和伟每天和外甥一起,喝着姐姐的奶水,在大姐的呵护下慢慢长大。
也正因为这层关系,于和伟从小就和大姐格外亲密。
他们一起玩耍,一起分享童年的喜怒哀乐。
本以为解决了温饱问题,一切就会顺利。
可万万没想到,于和伟才3岁,刚刚学会叫“爸爸妈妈”的年纪,他的父亲就不幸离世。
父亲的离去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家中的经济重担,一下子全压在了母亲一个人身上。
母亲无奈之下,只好到大街上摆摊卖烤红薯。
每天天还未亮,母亲就起床准备烤红薯,然后推着小车到街边摆摊。
无论严寒酷暑,从不间断。
起早贪黑地忙碌一天,赚到的钱却少得可怜,以至于母亲累垮了身体。
看着生病的母亲和年幼的弟弟,家中的“大孩子”,也就是于和伟的哥哥姐姐们,纷纷开始辍学打工。
他们有的进入工厂,有的在市场帮忙,用稚嫩的肩膀承担起家庭的责任。
一门心思的想要撑起这个家,让于和伟好好上学,摆脱命运的掌控。
其中一个姐姐,为了凑够他的学费。
不惜卖掉了自己为孩子买的钢琴,只为让于和伟能够安心读书,追逐梦想。
由此可见,这个家庭虽然经济条件一般,但却充满了关爱。
每个成员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家庭的未来努力着。
但是,这些家庭变故,在幼小的于和伟心中,埋下了足以影响一生的阴影。
导致他想报考上海戏剧学院学习表演,母亲不同意,他都不敢坚持。
最后还是在哥哥姐姐们的支持和鼓励下,他才敢勇敢地踏上艺术这条星光大道的!
3
幸运的是,于和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没有选错路。
考上上海戏剧学院后,于和伟并没有停下脚步,接了不少小角色。
在大学期间,他就开始积极参与各种演出和实践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表演技能。
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出人头地,好好报答亲人!
然而,命运弄人,还没等于和伟在影视圈站稳脚跟,就传来了两个巨大的噩耗。
他最亲近的两个女人,大姐和母亲,都离开了人世间。
这两件事,成为了于和伟心中无法抚平的伤痛。
每次回忆起这些,他的心中都充满了愧疚和遗憾。
但是,家中还有其他亲人,于和伟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朝着目标继续努力前进。
在演艺事业中不断摸爬滚打。
但是,不知道是赛道不对,还是这种类型的长相不受欢迎。
于和伟的知名度,一直提不上去。
那些年,他演过许多配角,虽然演技精湛,但却始终没有机会崭露头角。
直到2010年,于和伟在《新三国》中饰演刘备。
一句经典台词“接着奏乐,接着舞!”
让于和伟迅速走红,成为了业内备受瞩目的“叔圈”魅力人物。
这个角色的塑造,展现了他深厚的表演功底和对人物的深刻理解。
他将刘备的复杂性格演绎得淋漓尽致,让观众记住了这个与众不同的刘备形象。
就连于和伟本人也调侃道:
出道20年无人知晓,一朝蹦迪天下皆知!
走红后的于和伟,终于找对了演艺事业的方向。
他开始接到更多优质的剧本和角色,不断挑战自我,提升演技。
从那之后,只要他一出现,就是演技和口碑的保障。
随后,于和伟趁热打铁,抓住热度,在电影圈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他参演了多部备受瞩目的电影作品,与众多知名导演和演员合作,进一步提升了他在业内的地位。
站在影视圈的巅峰,于和伟的资源、人脉和经济状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没有忘记那些曾经支持他、帮助他的人。
据悉,有了钱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8个哥哥姐姐购买房子。
他希望用自己的努力,为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
可见,于和伟功成名就后,并没有忘记根本。
家,仍然是他最渴望回归的一片净土。
结语:
充满艰辛和磨难的童年,在一定程度上为于和伟的演技增添了层次感。
也让他在喧嚣的娱乐圈中,生长出了倔强的花朵,最终凭借自己的实力成为了众人瞩目的影帝。
风欲静而树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希望大家能够好好陪伴亲人,尽早有能力照顾最亲近的人。
于和伟的故事,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奋斗史,更是对家庭、对亲情的深刻诠释。
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境,都要心怀感恩,勇往直前。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