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框架

0

0

收藏

分享

远离“造神”陷阱,官方发文辟谣,揭开了全红婵的“真实现状”

麒阁史观 · 昨天 19:01
1.gif
文/编辑:麒阁史观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谣言总能以惊人的速度点燃公众的情绪,如今18岁的跳水奥运冠军全红婵再度陷入舆论漩涡。
从5月13日开始,网上突然出现“她为母校湛江体校捐款400万”的文章,而在文章中全红婵被塑造成“寒门少女感恩回馈”的形象,网友纷纷对她点赞评论。
2.jpeg 全红婵
但是短短三天后,湛江体校的官方就出了辟谣声明,提醒了广大网友,通过这件事,让公众不得不警惕“造神”陷阱。
3.jpeg 全红婵
而同时通过这次谣言,也使的网友们对全红婵的“真实现状”更加了解。
流量驱动下的“完美人设”

5月13日凌晨,一条“全红婵捐款400万”的消息突然出现在网络上,据自媒体描述,这位刚在世锦赛摘金的奥运冠军,将全部奖金用于更换母校破旧的跳水台。
并自掏腰包为教练发红包、为学弟学妹购置装备,还有各种细节是,说她“凌晨三点转的账”“护膝磨破仍不舍更换”,甚至还被冠上了“节俭天使”的称号。
4.jpeg 造谣图片
这则消息迅速引发刷屏,短短几小时阅读量破亿,部分自媒体为博眼球,甚至伪造“转账截图”“教练回应”,还编造出“学校未官宣是因低调”等离奇逻辑。
那么这个漏洞百出的谣言,为何能轻易俘获公众信任?原因就是全红婵的“寒门逆袭”人设早已深入人心。
5.jpeg 谣言
她出身广东农村,7岁进入湛江体校,凭借刻苦训练成为奥运冠军的故事,早已成为主流媒体报道的“励志模板”
公众对其“感恩母校”的期待,本质上是将运动员道德化、符号化的结果,而谣言制造者深谙此道。
6.jpeg 小时候的全红婵
“凌晨转账”“磨破护膝”等细节强化“无私奉献”的叙事,再辅以“奥运冠军”“400万”等关键词,精准击中大众的情感软肋。
而且此类谣言往往披着“正能量”外衣,编造者刻意将全红婵塑造成“完美偶像”,利用公众对寒门贵子的共情心理,掩盖其想要流量变现的真实意图。
7.jpeg 全红婵
据统计,相关话题下,部分营销号单日涨粉超10万,商业变现路径清晰可见,某自媒体账号发布“全红婵捐款”相关文章后,粉丝量从2万激增至15万,广告报价整整翻了三倍。
撕开“造神”谎言的伪装​

面对愈演愈烈的谣言,湛江体校于5月16日紧急发声:“从未收到全红婵的捐款,若属实必会官宣。”这一声明迅速的终结了此次的闹剧。
8.jpeg 官方辟谣
其实只要大家仔细想想,就能知道这谣言满是破绽,要知道全红婵近年赛事奖金总和不足50万元,所谓“400万捐款”远超其经济能力。
国际泳联数据显示,世锦赛单人冠军奖金约20万元人民币,且运动员需缴纳高额税费,以全红婵为例,其总奖金扣除税费后不足30万元,又谈何清空积蓄捐出400万。
9.jpeg 全红婵
此外,湛江体校近年财政状况良好,跳水台更换早有计划,设备采购均通过政府采购流程,与运动员个人无关。
而且造谣者声称的“转账截图”实为PS伪造,教练回应视频中亦未出现相关内容,湛江体校工作人员明确表示:“造谣者连基本常识都不顾,护膝破洞纯属杜撰。”
10.jpeg 造谣图片
要知道全红婵曾在采访中透露,她的护膝是国家队统一配发,每季度更换一次,根本不存在“磨破仍不舍得换”的情况。
此次湛江体校的辟谣回应,不仅是对虚假信息的否定,更是对运动员权益的保护,近年来,全红婵屡遭舆论骚扰。
11.png 辟谣声明
从无人机偷拍新房,到AI合成声音带货,甚至被编造“发育期长高影响成绩”的消息,此次事件中,校方罕见公开批评“炒作行为”,折射出对“饭圈化”侵蚀竞技体育的担忧。
比如某直播平台曾借“全红婵同款护膝”名义售卖商品,销量突破10万件,但实际产品与运动员毫无关联。
12.jpeg 全红婵
此类事件表明,“造神”背后往往存在完整的利益链条,从谣言制造、流量收割到商业变现,形成了一条灰色产业链。
让运动员回归纯粹

全红婵的遭遇绝非个例,从刘翔“退赛即罪人”到樊振东被要求“让球”,运动员一旦被推上神坛,便被迫承担超出竞技范畴的社会责任。
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公众对英雄的病态迷恋,一方面,公众渴望通过运动员的完美形象获得慰藉。
13.jpeg 全红婵
全红婵的“节俭”“孝顺”人设,恰好满足了大众对“寒门出贵子”的想象,比如她多次被拍到穿着旧队服训练,被解读为“不慕虚荣”。
而家人拒绝代言广告,被渲染成“坚守初心”,但这些真实的生活细节,却被认定为“道德符号”,忽视了运动员也是普通人。
14.png 全红婵
另一方面,这种道德绑架实质是另一种暴力,当运动员无法满足期待时,便从“神坛”跌落,遭受更猛烈的批判。
例如全红婵近期因状态波动被质疑“江郎才尽”,而谣言风波进一步放大了舆论压力。
15.jpeg 全红婵回应采访
甚至一些网络大V甚至发表“400万捐款是假,实力下滑是真”的评论,将经济问题与竞技水平强行挂钩,引发粉丝与黑粉的激烈骂战。
16.jpeg 图片来源网络
要终结“造神”乱象,需要多方合力,一方面平台应加强谣言审核,对伪造截图、虚构情节的账号严厉处罚。
就像某短视频平台已对“全红婵捐款”相关视频标注“内容存疑”,并限制其传播范围,公众也需提升媒介素养,警惕煽情叙事,以事实为依据判断信息真伪。
17.jpeg 全红婵
另一方面中国奥委会近期推出的“运动员权益保护计划”,便包含“谣言举报绿色通道”,鼓励公众主动发声。
但其实更重要的是,媒体应坚守职业底线,公众也要撕掉强加的标签,让运动员回归纯粹的赛场,才能让体育精神真正闪耀。
结语​​

全红婵捐款谣言的平息,揭示了网络时代“造神”文化的危害,从寒门少女到“捐款天使”,从奥运冠军到舆论靶心。
18.jpeg 全红婵比赛图片
这位18岁少女的经历,映照出社会对运动员的矛盾期待,既渴望他们无私奉献,又苛责其不够完美。
而体育的本质是超越自我,而非道德表演,当我们在社交媒体上为虚构的故事感动落泪时,或许未曾意识到,那些被消费的“善意”,最终可能成为伤害运动员的利刃。
19.jpeg 全红婵夺冠
真正的荣耀,永远诞生于泳池中的奋力一跃,而非流量堆砌的虚假故事,让运动员远离“造神”陷阱,需要的不是廉价的感动,而是理性的尊重。
参考资料

纵览新闻——2025.05.16——湛江体校辟谣“网传全红婵给母校捐款400万”:没有听说过这个事,网友不要盲目炒作,影响运动员
20.png
北青网——2025.05.22——全国跳水冠军赛:全红婵因伤退赛
21.png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