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框架

0

0

收藏

分享

马拉松成城市“流量密码”:揭秘赛事背后的经济与品牌逻辑

全新出击 · 昨天 23:34
近年来,全国各大城市掀起马拉松热潮。仅2025年3月,全国便举办了32场马拉松赛事,参赛人数超42万。从一线城市到县城,为何马拉松成了城市“必选项”?背后的逻辑远不止跑步这么简单。
一、经济引擎:一场赛事拉动上亿消费

马拉松已成为城市经济的“超级催化剂”。以2025无锡马拉松为例,赛事带动周边产业效益5.05亿元,同比增长78.2%。外地跑者和观众涌入城市,直接拉动“吃住行游购娱”消费。例如武汉马拉松期间,赛道附近酒店预订量环比激增364%,樱花季叠加赛事效应,带动文旅消费超3亿元。据测算,每1元赛事投入可撬动13元间接消费,这种“乘数效应”让城市争相布局。
二、城市IP:从“赛道”到“名片”

马拉松是城市品牌营销的绝佳舞台。赛道设计串联地标景点,如武汉马拉松途经黄鹤楼、东湖,济南赛事融入泉城风貌,让跑者“用脚步丈量城市”。赛事期间的全网直播、社交媒体传播,更将城市形象推向全国。山东通过“好运山东”马拉松联赛,串联15城文旅资源,全年预计吸引40万人次参赛,直接经济效益破亿。一场赛事,既是体育竞技,更是城市文化的动态展示。
三、政策红利:体育产业成发展新赛道

国家《“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明确提出,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达5万亿元9。各地政策倾斜助推马拉松经济:山东出台措施推动“赛事+文旅+乡村振兴”融合,江苏将体育消费纳入提振经济重点,2023年体育产业规模超6400亿元。赛事还带动就业,仅2024年山东马拉松便创造9.71万个岗位,产业链从装备制造延伸到智慧服务,形成万亿级市场。
四、全民参与:健康消费催生新场景

马拉松热折射出全民健身意识升级。35—49岁的中年群体是主力,他们消费力强,热衷“边跑边旅游”4。城市顺势打造“体育+文旅”新场景:南京半马串联网红打卡点,合肥骆岗赛事引入无人驾驶接驳车,绍兴推出非遗啦啦队,让跑者体验“一站式”消费。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马拉松参赛人次达656万,体育消费正从“小众爱好”变为“大众刚需”。
结语
马拉松的“卷”,本质是城市对流量与经济的争夺。但盲目跟风可能导致资源浪费与负面舆情,如部分县城因接待能力不足引发混乱。未来,赛事需从“拼规模”转向“拼特色”,让赛道真正“从城市血肉里长出来”,方能实现经济与口碑的双赢。正如跑者所言:“奔跑中听见城市拔节的声音”,或许这正是马拉松与城市共生的深层意义。


1.png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