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框架

0

0

收藏

分享

于和伟:三岁丧父,靠长姐的母乳续命,成名后买八套别墅报答兄姐

曹老师看世界 · 昨天 01:05
2024年,一部《我是刑警》的刑侦片霸屏网络。剧中于和伟饰演警察用精湛的演技,征服了所有观众。被称为刑侦片的天花板。
1.jpeg
然而,没有人知道为了今天的成功,于和伟付出了多少努力!
生命的接力

1971年5月,辽宁抚顺的春寒尚未褪尽,45岁的产妇抱着第九个孩子满面愁容。
2.jpeg
这个取名于和伟的幼子甫一降生,便面临生存考验——母亲奶水枯竭,襁褓中的婴儿靠长姐于素珍的乳汁续命。
彼时24岁的大姐刚诞下女儿,却将半数母乳留给幼弟,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这场生命的接力成为于和伟人生最初的底色。


3.jpeg
三岁那年,父亲的猝然离世让九口之家坠入深渊。
母亲推着烤红薯车穿梭街巷,兄弟姐妹们将最后一口窝头塞进幼弟手中。
当同龄孩童还在父母怀中撒娇时,于和伟已懂得将掉落的红薯皮偷偷捡起。
4.jpeg
初中毕业那年,八个兄姐集体退学的场景永远烙在他心上:"老九得读书"的家族誓言,化作压在他肩头的千钧重担。
暗夜寻光

命运的转折藏在抚顺话剧团的边幕之后。18岁的于和伟作为道具管理员,总蜷缩在舞台角落观摩演出。
5.jpeg
1990年,19岁的于和伟站在人生岔路口。戏剧老师发现了他表演的天赋,但报考上海戏剧学院意味着需要全家支持。1992年寒冬,当上海戏剧学院的录取通知书辗转抵达时,学费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正当希望即将熄灭时,已为人母的大姐于素珍带着六个弟妹敲开家门:"我们供!"
全家为700元学费发起"总动员"——大姐变卖儿子的钢琴,五姐取出压箱底的嫁妆,三哥将包子铺的营收全数奉上。
6.jpeg
离乡列车启动时,于和伟攥着浸透汗渍的零钞,在车窗上呵出白雾:"要活出个人样。"
毕业后,于和伟就职于南京话剧团。却一直只能跑龙套。
1996年的某个雨夜,醉酒的于和伟徘徊在长江大桥,望着漆黑江水自问:"对得起卖钢琴的大姐吗?"
7.jpeg
转机出现在某次客串演出,导演那句"这演员有点意思"的轻语,如同暗夜里的萤火,照亮了他蹒跚前行的路。
千面淬炼

进入影视圈,于和伟才发现路是那样难走!
8.jpeg
《历史的天空》剧组里,准备月余的于和伟突遭换角。戏剧学院老师连夜致电制片方,终令"万古碑"这个奸角成为他的成名作。
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于和伟正对着镜子反复揣摩角色微表情——他深谙"让人恨之入骨"恰是对演技的最高褒奖。


9.jpeg
此后二十年,他在荧幕上不断撕裂自我:《三国》里隐忍克制的刘备,《军师联盟》中枭雄气魄的曹操,《觉醒年代》里嚼着花生谈变革的陈独秀。
10.jpeg
易中天评价其表演"触及历史人物的魂灵",而白玉兰奖颁奖词则道尽艰辛:"经年磨砺,终成华彩。"


11.jpeg
烟火归处

当"接着奏乐接着舞"的鬼畜视频席卷网络时,53岁的于和伟正在三哥的包子铺揉面。爆红带来的"叔圈顶流"称号,远不及案板上腾起的面粉让他踏实。
12.jpeg
"视帝"光环下,他坚持每年回乡帮姐姐理货架、替兄长吆喝买卖,夜宿在仅容转身的旧屋,只因"闻着老墙皮味才睡得香"。


13.jpeg
《我是刑警》片场,他反复调整大学生时期的步态,将手机里保存的90年代纪录片看了37遍。
面对"扮嫩"争议,他只淡然回应:"演员该像水,盛什么容器便是什么形状。"如今他资助的山区剧场落成时,受助学子们不知道,舞台设计图里藏着抚顺老剧场的轮廓。
赤子本心

从长江大桥的绝望青年到中国电视剧三大奖满贯得主,于和伟的手机相册始终置顶两张照片:泛黄的全家福里,哺乳他的长姐眼神温柔;另一张则是《觉醒年代》剧照,陈独秀雪中回眸的瞬间。
14.jpeg
这两道目光交织成他的人生注脚——前者教会他何为生命的托举,后者提醒着艺术工作者的时代使命。


15.jpeg
当新晋演员请教成功秘诀时,这位52岁的表演匠人总会翻开泛黄的笔记本,露出扉页上力透纸背的八字:"戏比天大,人比戏真。"窗外,春日的槐花正落在他未摘的戏装肩头。


于和伟,一个真正从寒门走出的影帝。
如果把你放到和他相同的生活中,你能有他的成就吗?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