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火遍全网的跳水冠军全红婵,已经18岁了。
众所周知,跳水这一项运动对运动员的年龄和形体都有着十分苛刻的要求,如今已经18岁的全红婵,自然开始有了很多烦恼。
所以今年的跳水世界杯,全红婵只报了一项10米台的比赛。对于这一决定,全网瞬间炸开锅:“天才陨落倒计时?”
全红婵自2021年东京奥运会一举夺金,以满分水花和纯真笑容赢得国内外关注,17岁便成为中国跳水队的青年偶像,赛场上她的每一次入水都引发满分好评,个人形象深入人心。
全红婵称得上是“出道即巅峰”,在东京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决赛上,5个动作,全红婵获得3个满分,全部动作满分477分,她拿下466.2分,打破女子10米跳台的记录。
跳水皇后高敏夸她是“老天给我们的礼物”;郭晶晶对她三跳满分满眼都是羡慕,她谦虚地自嘲,说自己跳了二十年,都没跳出过这么多的满分。
光芒如此耀眼的全红婵,随之而来的是,一举一动都被刻意放大,成为了网暴的重灾区。除了成绩,她的清贫家境同样吸引大家的目光。
全红婵所在的村里有38个低保户,全红婵家就是其中之一。全红婵的父亲靠务农为生,全红婵母亲患了病,贫穷的家庭连治病的钱都拿不出。
全红婵不知道母亲得了什么病,但她知道,站上了跳水台,能赚到奖金给母亲治病。
“饭圈文化”这一词汇,此前仅仅存在于娱乐圈的热闹氛围里,如今却好像一场静悄悄的疫病一样,逐渐蔓延到了体育圈。就比如全红婵的家门常常被挤得密密麻麻,没有一丝缝隙。
全红婵的遭遇,正是这种文化入侵的典型代表。一个年仅十几岁的跳水天才,在东京奥运会上一战成名,却也因此陷入了“流量漩涡”。
过年回家,本应是阖家团圆,那种温馨的时刻,却被无数的摄像头,以及直播设备给包围了。
在全红婵成为世界冠军后,有企业送来20万现金,却被全家人拒绝了。当时他家住的虽然也是二层平顶楼房,但明显破旧了。
最近,全红婵父亲发了一段视频,介绍他家新建的别墅。有人点赞“为国争光的姑娘值得”,不过也有很多人质疑:“奥运冠军就能搞特权?”
迈合村村干部向极目新闻等媒体证实,全红婵家新建的宅基地是村里对她2021年奥运夺冠的奖励,占地面积120平方米,审批流程合规后正式开工。
根据最新的报道,全红婵家的这套别墅占地面积120平,总共会建2层半,质疑声也随之而来。其实说到底这个120平的别墅就是个自建房,全红婵的妈妈一直想在老家有个属于自己的房子,这个愿望在13年后终于成为现实了。
至于建房子的资金从哪来的,全红婵的哥哥全进华也做了回应。他表示,“都是自己做直播带货攒下来的钱”,毕竟借着全红婵的人气,全家这直播带货的生意自然不会差。
广东农村历来有“以宅奖功”的传统,例如为族中杰出者单开族谱、开放祠堂中门等。村干部表示:“全红婵让全世界知道了迈合村,这是集体对她的感谢。”
截至2025年5月5日,新房工地已立起围挡,打桩机正在作业,一切都在正常进行着。由此不难看出,全红婵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被无限地放大,甚至被扭曲了。
霍启刚在两会上的发言,直接指向了这一现象:“运动员并非娱乐明星,他们所需要的是安静的训练环境,而且不是那种无休止的曝光以及打扰。”
除此以外,全红婵和陈芋汐常常会被放在一起作比较。竞技体育里,一个天才总会被另一个天才击败。张家齐拿到第一个世界冠军的那个夏天,陈芋汐被余晓玲教练带去了天津进行封闭训练。
才到九月,陈芋汐刚学会整套动作没多久,就击败了张家齐。而陈芋汐刚过完15岁生日后的一个月,奥运选拔赛参赛名单里就出现了全红婵的名字。
记得去年看奥运的时候,有一个片段是主持人问全红婵和陈芋汐是双人跳压力大还是单人跳压力大,全红婵说单人跳压力大,因为双人跳有陈芋汐在,她会比较安心。
在全红婵眼中,陈芋汐一直是“大神”,是她在追赶的目标。总觉得陈芋汐跳得轻松,仿佛天生就能在空中完成各种高难度动作。 但现在,全红婵自己也开始经历各种“折磨”。
训练的时候,因为身体的改变,动作总是不协调,成绩也难以提升,甚至还会被教练批评。全红婵的这些话,让我们看到了这位“天才少女”背后坚强而努力的一面。
全红婵内心非常干净,纯粹,如果有丝毫杂念坚持不到现在,所以不能以成年人的思维,去揣测一个为梦想执着的小女孩。
或许,在未来的日子里,全红婵会遇到更多挑战,但她一定可以克服一切困难,继续在跳台上闪耀光芒。
崇拜偶像的心理是正常的,但要有正确的打开方式,就让“体育归体育”“饭圈归饭圈”,如是才能营造“两看双不厌”的美好!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