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框架

0

0

收藏

分享

赵本山六大冷知识:揭秘“小品王”的商业帝国与发家密码

鸭鸭说事 · 昨天 16:14
赵本山,这位从东北黑土地走出的“农民艺术家”,凭借春晚舞台上的幽默形象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然而,他的成功远不止于小品表演,其背后隐藏的经营智慧与争议同样值得深挖。以下是关于赵本山发家史的六大冷知识,揭开这位喜剧大师如何从草根逆袭为商业巨擘的传奇之路。


1.jpeg


1. 春晚不仅是舞台,更是商业帝国的基石
赵本山共21次登上春晚舞台,但春晚对他的意义远超个人荣誉。他利用这一平台实现了“品牌裂变”:通过《不差钱》等作品将徒弟小沈阳、宋小宝推至台前,为本山传媒输送新血。2009年春晚后,小沈阳商演报价飙升至50万/场,而赵本山通过分成模式牢牢掌控艺人经济命脉。此外,春晚的国民度助力其影视剧《刘老根》《乡村爱情》在央视播出,收视率与广告收入双赢。


2.jpeg
2. “绿色二人转”改革:从低俗到主流的逆袭
传统二人转因夹杂低俗内容难登大雅之堂,赵本山却嗅到商机。2003年成立本山传媒后,他提出“绿色二人转”概念,通过制度严控表演内容,甚至对违规演员罚款或开除。这一改革不仅让刘老根大舞台年收入突破2.2亿元(2011年数据),还推动了二人转从农村红白喜事走向都市剧场,成为东北文化名片。


3.jpeg
3. 挖角狂潮:摘果实的商业策略
赵本山的“赵家班”弟子多非自培,而是从吉林、长春等地剧场“挖”来的成熟演员。例如,小沈阳、宋小宝原属吉林林越剧场,王小利来自长春和平大戏院。这一策略被业内批评为“只摘果实不栽种”,但赵本山通过整合资源迅速壮大团队。他举办“赵本山杯二人转大赛”,以赛事名义招揽人才,最终形成垄断东北二人转市场的“本山系”。


4.jpeg
4. 影视帝国的农村包围城市
本山传媒的影视布局堪称精准。《刘老根》《乡村爱情》系列以农村题材切入,成本低、受众广,仅《乡村爱情5》单集版权费便达50万,四台联播收入超8000万。赵本山深谙“下沉市场”价值,剧中大量植入东北本土品牌(如老村长酒、象牙山温泉),形成商业闭环。此外,他通过电视剧为徒弟定制角色,如王小利的“刘能”、刘小光的“赵四”,将艺人IP与内容深度绑定。


5.jpeg
5. 严苛管理:从“尿检大队”到补税风波
为维护公司形象,赵本山对徒弟实施军事化管理:成立“尿检大队”突击检查吸毒,要求徒弟直播收入上交公司,甚至自掏腰包为徒弟补缴近亿元税款。这种家长式管理虽引发争议(如王小利因直播与赵本山翻脸),却也确保了团队稳定性。赵本山曾直言:“聪明的徒弟不好管,得用制度、感情、规矩三件套拴住他们”。


6.jpeg
6. 争议与慈善:暴富后的双面人生
赵本山的商业成功伴随诸多争议:豪掷2亿购买私人飞机、缺席政协会议遭官媒批评、女儿球球被指“炫富”。但他亦热衷慈善,汶川地震捐款200万,资助孤儿与贫困学生,累计捐赠超千万元。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