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被西方封锁了几十年,愣是在核武器这块儿混出了名堂,成为全球第九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一个资源匮乏、被国际社会制裁到喘不过气的国家,咋就能搞出核武器呢?
朝鲜核武器的起点
朝鲜搞核武器的故事,得从上世纪50年代说起。
那会儿朝鲜刚从朝鲜战争的废墟里爬出来,国家穷得叮当响,但领导人金日成已经开始琢磨怎么稳定政权。
当时的国际环境是冷战,苏联和中国是朝鲜的大靠山。
朝鲜跟苏联签了个《关于成立联合核研究所协定》,算是正式迈进了核领域的大门。
1959年,又签了个《关于帮助朝鲜建设原子能研究基地协议》,苏联开始给朝鲜送设备、派专家,还帮着培养了一批核物理人才。
这批人里有个关键人物叫徐相国,后来被外界称为朝鲜“核武器之父”。
苏联的援助主要是民用核能,比如建个反应堆研究和平用途的原子能,压根没打算让朝鲜搞核武器。
毕竟核弹这东西威力太大,苏联自己都捏得紧紧的,不想让小弟随便玩儿。但这给了朝鲜一个起点,至少技术门槛没那么高了。
到了60年代,朝鲜在宁边建起了核设施,包括一个石墨慢化反应堆。这种反应堆不光能发电,还能生产钚——核武器的核心原料之一。
当时朝鲜对外说是搞民用核能,但心里那点小九九,谁看不出来呢?
苏联虽然没直接给核武器技术,却不小心给朝鲜开了个窗,后面的事儿就全靠朝鲜自己折腾了。
谁给朝鲜递了梯子?
朝鲜被封锁了几十年,资源、技术都有限,凭啥能搞出核武器?光靠自己埋头苦干肯定不够,外部的支持少不了。
苏联是朝鲜核计划的“启蒙老师”。虽然没直接教怎么造核弹,但民用核能的技术和设备给了朝鲜基础。
宁边的核反应堆就是苏联帮忙建的,运转起来后能生产钚,这玩意儿稍微一加工就是核弹原料。
苏联还培训了几百个朝鲜科学家,这些人回国后成了核计划的中坚力量。
不过苏联对核武器这块儿卡得很死,冷战时期它自己跟美国斗得你死我活,不想让朝鲜这种小国也掺和进来。
所以苏联的帮助到民用核能就打住了,核武器的关键技术,朝鲜还得另找门路。
1991年苏联解体,整个东欧阵营乱成一锅粥。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军工产业直接崩盘,大批科学家和技术人员丢了饭碗。
这时候朝鲜瞅准机会,开始“挖墙脚”。
据一些公开报道,1992年俄罗斯安全部长维克托·巴拉尼科夫就拦过一批想去朝鲜的导弹专家,足足64人。
不过拦得住明的,拦不住暗的,还是有不少人通过秘密渠道跑到了朝鲜。
这些专家不光懂核技术,还有导弹技术的门道。朝鲜的弹道导弹后来突飞猛进,跟这波“人才引进”脱不了干系。
乌克兰那边情况差不多,经济烂得不行,有些军工人员为了糊口,也偷偷给朝鲜干活儿。这种技术流失不是国家层面的支持,而是乱世里个人谋生的结果,但对朝鲜来说,真是捡了个大便宜。
要说外部支持里最直接的,还得数巴基斯坦的核科学家阿卜杜勒·卡迪尔·汗。
他被称为巴基斯坦的“核弹之父”,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干起了“副业”——把核技术卖给别国,朝鲜就是他的客户之一。
汗给朝鲜提供了浓缩铀技术,这是个大杀器。造核弹有两种路子,一种是用钚,一种是用浓缩铀。
朝鲜本来靠宁边的反应堆搞钚,但浓缩铀的技术更灵活,能让核计划上个台阶。
汗卖给朝鲜的包括P-1和P-2型离心机,这玩意儿能把铀浓缩到武器级水平。
据汗2004年被捕后交代,他跟朝鲜做了好几年的买卖,技术、图纸、设备都给了。
作为回报,朝鲜把自己的导弹技术给了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导弹射程一直是个短板,朝鲜的“大浦洞”系列正好补上这块儿。
双方你来我往,搞了个技术互助。这种交易完全是地下操作,不光明正大,但效果杠杠的。
朝鲜没条件也要创造条件
外部支持固然重要,但朝鲜能成第九个拥核国家,靠的还是自己那股子狠劲儿。
被封锁几十年,经济烂得不行,粮食都吃不上,政府却把核武器当成了命根子,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搞出来。
宁边的核设施是朝鲜核计划的命脉,那个石墨慢化反应堆虽然老旧,但硬是能用。
反应堆产出的钚,经过再处理工厂提纯,就能做核弹原料。
90年代初,朝鲜跟国际原子能机构闹翻了,直接退出了《核不扩散条约》,等于跟全世界摊牌:我要搞核武器,谁也别拦着。
2006年朝鲜第一次核试验成功,震级不大,但震慑力不小。之后又搞了五次试验,从钚弹到氢弹,技术越来越牛。
据估计,朝鲜现在能一年造6-7个核弹头,总数可能有50个左右。这在被制裁的情况下,真是硬生生挤出来的成果。
光有核弹不行,还得有家伙事儿把它送出去。朝鲜的弹道导弹技术也是从零起步,一步步干到洲际水平。
1998年,“大浦洞-1”导弹飞过日本上空,东亚国家吓出一身冷汗。
2012年,“银河-3”火箭把卫星送上天,证明朝鲜有了洲际弹道导弹的潜力。
2017年,“火星-14”和“火星-15”接连试射,射程直接覆盖美国本土。
2022年,“火星-17”亮相,射程号称1.5万公里,能打到地球上几乎任何地方。
这导弹技术一部分是俄罗斯专家的“遗产”,一部分是巴基斯坦的交换,但更多是朝鲜自己科研人员的拼命钻研。
资源少就用土办法,条件差就咬牙扛,硬是干出来了。
制裁和外交的双重拉锯
朝鲜搞核武器,国际社会不可能坐得住。联合国安理会没少折腾,制裁决议一轮接一轮,但效果不咋样。
联合国对朝鲜的制裁主要是经济和贸易,禁武器出口、禁核技术转让,还冻结金融渠道,想把朝鲜憋死。
但朝鲜有自己的生存之道,比如偷加密货币、搞非法贸易、走私物资,总能弄到钱和设备。制裁是严了,可朝鲜愣是没停下核计划,反而越干越欢。
国际社会也试过用谈判解决问题,2003年,中国牵头搞了六方会谈,想让朝鲜放弃核武器,换取经济援助。
可惜谈来谈去没啥进展,朝鲜压根不信外界的承诺。
2018年,金正恩跟韩国总统文在寅、美国总统特朗普见了面,气氛挺热乎,还签了些协议,但最后还是黄了。朝鲜核问题到现在,依然是个死结。
朝鲜被封锁几十年,愣是成了第九个拥核国家,就是外部助力加内部拼命的结果。
苏联开了个头,俄罗斯和乌克兰漏了点技术,巴基斯坦给了关键一推,但真正让朝鲜站稳脚跟的,还是自己的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儿。
国际社会制裁归制裁,外交归外交,朝鲜的核力量已经成了现实,想解决这事儿,怕是得换个思路了。
参考资料
朝鲜最新发声,提到核武器 鲁中晨报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