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特朗普在社交平台发布那张身着教皇长袍的AI合成照时,全球舆论场瞬间被点燃,仿佛投入了一颗重磅炸弹。这位曾凭借“推特治国”名噪一时的前总统,再次以一种极具冲击力的方式——一张“教皇特朗普”的虚构形象,将AI时代下技术、权力与娱乐化之间的复杂关系,推到了大众眼前,引发了各界的激烈探讨。
从“玩笑”到“病毒式传播”:一场精心策划的舆论狂欢
4月29日,当记者追问“谁该成为新教皇”这一话题时,特朗普半开玩笑地回应,自己将是“首选”。这本是一句看似随意的调侃,可仅仅三天后,特朗普便亲自下场,借助AI合成技术,将这个玩笑变成了令人瞩目的“视觉现实”。照片中的他,身披洁白的教袍,神色庄重肃穆,宛如真正的教皇一般。
但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根据梵蒂冈的传统,教皇必须经由枢机主教通过秘密选举产生,而且特朗普身为新教徒,还是经历过三次婚姻的富豪,其身份与教皇的神圣规格可谓是天差地别,格格不入。然而,这些现实因素并没有阻碍这张照片迅速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反而让它如同病毒一般在网络上疯狂传播。
技术赋权下的“政治行为艺术”
事实上,这并非特朗普首次借助AI图像制造舆论热点。早在2023年,一系列AI生成的“特朗普被捕”假图就在网络上广泛流传,引发了轩然大波 。同年,“巴黎世家教皇”事件更是被视为“AI虚假信息史的标志性案例”,备受关注。
此次“自封教皇”事件的背后,离不开Midjourney V5技术的助力。这款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它能够精准地处理人物的神态、服饰的细节,甚至解决了长期困扰AI绘图的“手指畸形”难题,使得虚构的图像与现实之间的界限变得愈发模糊,让人真假难辨。
娱乐化背后的政治博弈
特朗普这一看似荒诞不经的举动,实际上暗藏着多重政治动机:
- 转移焦点:2025年4月21日教皇方济各逝世,这一事件吸引了全球的目光。特朗普巧妙地借助这一全球关注度,发布“教皇照”,成功将舆论焦点引向自己,让大众的注意力从教皇选举等事件上转移。
- 巩固人设:一直以来,特朗普都以“打破常规”的强人形象示人,他的这一做法正是延续了这一形象。通过这种大胆出格的行为,迎合支持者的反精英心态,进一步巩固自己在他们心中的地位。
- 试探技术边界:在竞选季前夕,利用AI技术制造这种能够引发“病毒式传播”的内容,成本相对较低,却能产生极大的影响力,为自己的竞选活动提前预热,试探公众对这类新奇操作的接受程度和反应。
当“有图无真相”成为常态:我们如何自处?
这场闹剧深刻地折射出AI时代我们所面临的信息困境:技术的进步让伪造信息变得轻而易举,而想要辟谣澄清却困难重重。专家们纷纷发出警告,如果任由AI合成内容肆意泛滥,公众很可能会陷入“集体致幻”的危险境地——从政治事件到历史灾难,所有的一切都可能被恶意篡改,我们所认知的世界或许将充满虚假。
尽管目前社交媒体平台已经开始尝试对虚假内容进行标记,但正如Adobe的“内容真实性计划”所指出的,要想真正构建一个可信的信息生态,需要全产业链的协同合作,包括内容生产者、平台运营者、技术开发者以及监管部门等各方共同努力。
结语
特朗普的“教皇照”或许只是一场短暂的网络狂欢,热度终将消散,但它却如同撕开了一块幕布,让AI时代政治娱乐化的冰山一角暴露无遗。当强大的技术沦为权力游戏中的工具,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场捍卫真相的战役已经悄然打响。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每一个人都不仅仅是旁观者,更是参与者,我们的每一次点击、每一次分享、每一次思考,都可能影响着信息的走向和真相的存亡 。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