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日本“数字贸易赤字”达到6.46万亿日元,(约合432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反映日本数字领域对美国技术巨头依赖加深。
日媒报道截图
日媒24日援引日本财务省本月数据报道,日本在十年前(2014年)信息技术行业领域的贸易赤字规模为2.02万亿日元(约合135亿美元),十年间扩大了两倍多。
问题1:如何看待“数字贸易赤字”背后所反映的贸易关系?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所特聘研究员 项昊宇:
- 反映的是日本对美国的数字技术服务存在着严重依赖,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还是日美之间在技术研发方面存在着巨大差距。
- 美国在云计算、人工智能(AI)、 数字营销等前沿领域的投入非常巨大。相比之下,日本本土企业在这些领域的研发能力较弱。
- 同时,美国的大型技术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构建了庞大的数字生态系统,这也使日本用户对他们的产品和服务形成了强大的消费粘性。这种结果导致日本对美的数字贸易赤字在不断扩大。
- 这种情况反映出日本政府过去对于数字产业的重视程度和扶持力度相对不足,也没有形成有效的政策体系来扶持本土数字企业成长和参与国际竞争。这种状况也导致了日美数字贸易产生了严重不均衡,大量日本资金流向美国,用于支付美国企业的数字服务,这就对日本的国际收支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 数字贸易的不断扩大也可能会削弱日本经济的整体竞争力,进一步限制日本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发展潜力,本土企业也难以获得足够的市场份额和资源,导致人才流失和技术的发展变得更加缓慢。
- 现在日本政府已经意识到这方面的严重性,开始采取一些措施,试图争取提升本土数字服务的供给能力和竞争力。
当地时间2025年2月21日,日本首相石破茂与中型企业负责人会谈(图自视觉中国)
问题2:日本的数字技术发展面临什么样的问题?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所特聘研究员 项昊宇:
- 数字技术的发展滞后,与日本作为经济大国的地位是严重不相称,同时也是日本经济经历了所谓的“失去30年”的真实写照。
- 日本在数字经济时代出现掉队,一方面是因为在研发投入方面相对不足,这也导致在前沿数字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严重受限。全球的数字技术市场上,日本也缺乏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型科技企业。日本本土企业在规模,技术实力,市场份额等方面与国际领先企业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从而在全球数字技术竞争当中处于劣势。
- 另一方面,从根本上而言,日本的问题出在人才的缺失和思维的保守僵化。日本的专业人才的数量不足,教育培训体系的不完善,都导致日本的创新能力偏弱,而且日本由于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出生率下降,这些都导致劳动力市场整体规模缩小,数字技术专业人才的供给相对不足。日本的教育体系当中,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不够重视,难以满足数字技术产业发展对于创新型技术人才的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数字技术在日本社会的普及和应用,拖累了日本数字技术产业的发展。
来源:《新闻盘点》
主播:邱晓雨
记者:董晶晶
编辑:汪一鸣
签审:杨卓英 邹浩宇
监制:关娟娟
责任编辑:汪一鸣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