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昕
美国的关税闹剧如同投入全球经济的一块巨石,在美国及世界激起涟漪。4月23日,美国12州联合起诉联邦政府,指控关税政策违宪。美国本月爆发两次全国规模示威游行。失业与物价飞涨让美消费者信心指数跌至有记录以来最低水平,长期通胀预期攀升至1991年来最高水平。投资者加速逃离美元资产,美股债汇三市史无前例地共同崩盘。
全球贸易、生产及金融秩序也受到巨大冲击。世界货币基金组织警示美政策可能导致全球经济衰退风险,其首席经济学家直言:“美国政策的不可预测性正在制造1929年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系统性风险。”更令人担忧的是,6.5万亿美元美债将于6月到期,美国债收益率曲线出现历史性倒挂,国际投资者用脚投票的速度超过美联储印钞机的转速。
在这场风暴中,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的亚洲首当其冲。中国被美作为头号对手重点关注。日本、韩国、印度也被施加约25%的关税,将美作为重要出口对象的东盟各国更面临最高49%的关税威胁,恐对当地出口产业带来沉重打击。
在太平洋彼岸掀起的动荡中,国际社会的目光愈发聚焦于太平洋另一端。中国,这个连续14年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国家,正以“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定力,在惊涛骇浪中锚定发展航向,为风雨飘摇的世界注入稳定性。
4月18日,中国最高领导人结束东南亚三国之行。此行备受关注,不仅在于3国给予最高礼遇——越南以21响礼炮迎接;马来西亚总理热情接机;柬埔寨国王登基20年来首次赴机场迎接外宾,更在于签署108份合作文件,涵盖铁路、新能源、数字经济等领域。各国媒体高度评价此访稳定地区发展、建立合作共识。越南《人民报》用 "改变历史的访问" 形容此访。柬埔寨《高棉时报》称“中国对中柬命运共同体的前瞻性愿景是希望的灯塔”,马来西亚《星报》称“(马中关系)是以信任和坚韧为基础的伙伴关系。”
中国带来的稳定效应形成连锁反应,不仅为周边地区带来稳定合作、共同发展的定心丸,也从亚洲向全球传递稳定的信心和力量。中国最高领导人访问东南亚后一周内,中印尼举行外长防长“2+2”对话机制首次部长级会议。瑞士外长联邦委员兼外长卡西斯访华并表示希望升级瑞中自贸协定。美国传统盟友也拒绝对美妥协。加拿大与墨西哥最早采取反制,日本拒绝在关税谈判中的底线问题上让步,欧盟明确表态不会对华“脱钩”,并同中国进行电动汽车关税替代方案谈判。美国《华尔街日报》、西班牙《国家报》、《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等西方媒体认为,中国展现出维护世界稳定的力量。新加坡《联合早报》更是直言,“全球化已进入‘亚洲时刻’,世界的重心正在转向亚洲,中国则是重要引擎。”德国《明镜》周刊在头版写道:“中国展现的不是霸权,而是领导力。”在华盛顿的政治喧嚣和华尔街的资本焦虑中,中国的“定海神针”作用愈发凸显。这种稳定性源于“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更来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独木不成林,百川聚成海”,这句谚语揭示的真理正在亚洲生动实践。从雅万高铁到中老铁路,从马来西亚“两国双园”到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中国和周边国家正在构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里,中国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展现更多大国担当,发挥锚点作用,为亚洲乃至世界格局带来更多的确定性、稳定性和正能量,携手各国发展共进。(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