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的“最后一搏”终于遭遇了现实的重击!这位年已96岁的商界巨头本打算通过出售全球43个港口资产,以228亿美元套现退出,结果不但钱没拿到,名声也因此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损害,真是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
回顾这起事件的起因,看似一场简单的商业交易,却因为巴拿马运河的战略地位,迅速演变成了中美地缘博弈的焦点。今年3月,李嘉诚宣布计划出售旗下的港口资产,其中包括巴拿马运河两大港口——巴尔博亚港和克里斯托瓦尔港。
作为全球航运的“黄金水道”,巴拿马运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中国的贸易往来中,超过20%的货物都是通过这里运输的。对于美国而言,这两个港口的重要性同样巨大,一旦落入美国控制之下,必然会对中国的航运产生影响,甚至可能成为制裁中国的棋子。
然而,李嘉诚此举却没能如愿以偿。中国市场监管总局迅速做出反应,冻结了这笔交易,并以反垄断审查为由,给美国的计划泼了一盆冷水。外交部也发出了强烈声明,表示“尊重巴拿马主权,反对外部势力干涉”,这让原本意图通过交易实现利益的李嘉诚,一下子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香港媒体更是直指他“卖国”的行为,引发了广泛的道德批评。
面对突如其来的阻力,美国当然不会轻易放弃。4月初,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斯前往巴拿马,宣布将“从中国手中夺回运河”,并通过军事手段展示威慑力,联合巴拿马政府展开了“极限演习”。甚至巴拿马审计署也对李嘉诚发起了“违规操作”的指控,威胁要收回港口特许经营权。这一系列动作,直接将李嘉诚推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困境。
不过,李嘉诚并没有轻易放弃。据《华尔街日报》报道,长和集团正在计划将这笔交易拆分成两部分,其中41个港口出售给意大利的航运巨头Aponte家族,而具有战略意义的巴拿马港口,则将由美国贝莱德集团和TiL集团共同持股,贝莱德拥有51%的控制权。这一做法显然是李嘉诚的一种“转弯策略”,试图通过规避中国的反垄断审查,绕过公众舆论的指责,完成这笔交易。
然而,问题的核心并未改变。无论是通过什么手段控制港口,美国始终会利用这些战略资产来对中国进行制约,而李嘉诚似乎并未真正意识到这一点。
正如一句话所说:“资本虽无国界,但资本家有祖国。”李嘉诚的这一操作,反映了他作为商人的理性,但也暴露出他在这个复杂的国际博弈中,依旧未能真正把握局势。
最后,不论这笔交易能否最终完成,李嘉诚的名声恐怕已经无法恢复。资本的逐利行为固然是商人的本能,但在涉及国家安全与地缘政治的重大决策时,商人的“手脚”总是被历史和现实紧紧捆绑。李嘉诚的“最后一搏”,恐怕已经注定是一次“偷鸡不成蚀把米”的尴尬失败。
信息来源:长和欲将港口交易分拆?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