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重拳再一次打在李嘉诚身上,李嘉诚为何还是没有醒悟呢?
本以为李嘉诚会因为国家的出手而放弃损害国家利益,可没想到这件事又再起波澜。
回顾事件大概,在李嘉诚卖港口事件曝光后,舆论一片指责声,港府方面也发声强调“交易必须依法依规”,最终国家对这笔涉嫌损害国家利益的交易进行反垄断审查,当时的情况是李嘉诚想卖都卖不掉,只能在港口交割日来临前夕,放出“暂缓交易”的消息。而就在众人以为李嘉诚打算迷途知返,没想到这只是李嘉诚玩的一出“缓兵之计”——他还是不死心,打算变着花样,通过长和集团把港口交易拆分成两个业务来办,从而试图绕过国家审查,把港口顺利卖给美国人。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态度很明确,交易各方不得采取任何方式规避审查,未获批准前,不得实施,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
这是国家再一次对李嘉诚出手,并且把话说得非常直白“将承担法律责任”。不得不说,国家已经对李嘉诚仁至义尽、手下留情了,否则不会给李嘉诚这么多次机会。但事不过三,如果李嘉诚一意孤行,那必然要付出代价。或许在李嘉诚看来,自己旗下四家公司的市值蒸发近800亿港元不值一提。毕竟在卖港口消息传出后,长和系曾经连续两天分别上涨15%,现在跌得还不到涨得一半。所以也就在这件事上,摆出了一副不怕开水烫的架势,以为玩玩“拖字诀”,等风头过去,自己还是能完成这笔交易。但他忘了,现在时代变了。
李嘉诚之所以能起家,就是吃到了旧时代的买办红利。上世纪80年代全球化初期阶段,香港因为区位优势,地位是比较特殊的,李嘉诚利用香港带来的商业机遇,在国际资本和内地市场之间充当“中介”,两头赚差价。在当时,李嘉诚的这种做法虽然谈不上光荣,但国家也没禁止,因为国家那会儿也需要更多的国际资本进来,所以也就没有对李嘉诚等这类“中间商”提出明确的政治站队等硬性要求。
但李嘉诚得看清楚国际形势,一来,“买办”的这种行为本身,就注定只能存在于中国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且极短暂的时期,是特定历史过渡期的产物。现在这个特殊窗口已经过去了,中国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崛起,香港特区曾经发挥出的特殊作用是一定会被逐渐削弱的。二来,在美国频繁对中国发难的情况下,中美博弈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关键期,比如关税战就需要咱们上下一心,美国的金融产业没有咱们实体产业这么好的韧性,要打持久战的话美国必败无疑。可如果李嘉诚这时候还以“不站队”的思维,以为可以效仿以前的套路两头通吃,把港口卖给美国人,让美国人回上来一口血,那就大错特错了。更关键的是,李嘉诚起家主要是靠着中国的地缘和政策红利,现在李嘉诚在香港特区几乎垄断了所有的电力供应,可以说是成为“寡头”了,都说吃水不忘挖井人,不论是谁都不能吃完饭就砸锅,更不该想方设法地损害中国的国家利益。
李嘉诚“在商言商”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资本没有国界,但商人有国籍,长和集团至始至终都是一家中国企业,并且还在港交所上市了。说白了,国家不是没有阻止李嘉诚的办法。希望见识过大风大浪的李嘉诚,不要不撞南墙不回头。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