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生态环境中,有两大相互对立的派别,它们两军对垒、阵线分明,一派是以司马南为代表,昆仑策为阵地,队伍构成大多是体制外成员;另一派以胡锡进为代表,无固定阵地,队伍松散,游兵散将,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然而,以司马南偷税被罚事件的曝光为标志,司马南阵营的一派土崩瓦解。分析和研究司马南与胡锡进两位网络大V的双面镜像,对于读者充分认识与把握目前网络生态与发展趋势,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中国网络舆论场中,司马南与胡锡进是极具代表性的两位“大V”,他们二人相知相识,但其实二人貌合神离,甚至相互对立,胡锡进曾经公开称“我在国外没有房产”,暗讽司马南在美国购置房屋。他们二人都有上千万拥趸及其追随者,但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影响着读者的认知。司马南以“反美斗士”“反腐先锋”自居,却屡屡陷入偷税、反改革、诋毁莫言和攻击民营企业家引发争议;胡锡进则以《环球时报》前总编辑的身份,在舆论场上扮演着平衡者角色,他既拥护改革,又常因“和稀泥”被批圆滑。
貌合神离的二人
一、司马南是不折不扣的反改革的“爱国”生意人
根据权威媒体的报道: 2025年3月21日,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稽查局公布司马南偷税案,查明其在2019-2023年间通过隐匿收入、虚假申报等手段少缴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462.43万元,其控制的影视策划中心还虚列成本、违规享受小微企业优惠,少缴企业所得税75.32万元,最终被追缴税款、滞纳金及罚款共计926.94万元 1 7 10。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司马南长期以“法治捍卫者”自居,频频批判企业“偷税漏税”,却在自身税务问题上知法犯法。更荒诞的是,他试图将责任推给合作的MCN公司,称对方“未代缴税款”,但MCN公司负责人饶谨反驳称,司马南“拿走了全部收益,公司无钱代扣”。这一事件彻底暴露了司马南的”双面人”本性——人前高喊正义,人后蔑视法律。
司马南炮制的谣言十年“新提法”
司马南反对市场经济体制和改革开放的领头羊,他的言论常带有强烈的反社会主义市场化倾向。例一:他长期攻击联想等民营企业,质疑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国企改制,甚至将改革开放以来的市场化探索污名化为“国有资产流失”。这种论调迎合了部分民众的民粹情绪,却无视中国经济腾飞的历史事实。例二: 司马南还以“实现共同富裕”为幌子,煽动民粹,试图把矛头指向中国的市场经济和民营经济。为此,司马南收割了巨大流量。
相比之下,胡锡进虽然也有批评某些企业言论,但总体上他支持改革开放,拥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认为改革开放是中国崛起的根本动力,这些同司马南形成鲜明的对照。他在《这100年中共对中华民族至少有四大贡献》一文中明确肯定:“共产党为中国找到了一条契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它在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尤其大放异彩,一举改变了中国积贫积弱的颓势。”
司马南深谙流量密码,擅长制造对立情绪。他常以夸张的言辞抨击西方,塑造“反美英雄”人设,却在被曝出曾在美国购置房产后遭遇舆论反噬。这种“表演型爱国”的本质,是利用民族情绪收割流量,而非真正的家国情怀。
而胡锡进虽然也常被批“左右横跳”,但其言论至少保持了一定的连贯性。他主张“不要把解放思想和统一思想认识对立起来”,强调改革需兼顾稳定与发展。
尽管有时显得圆滑,但胡锡进的立场更接近现实政治的需要,而非纯粹的情绪煽动。
二、胡锡进是改革开放拥护者的坚定拥护者
胡锡进曾经是党的新闻工作者,长期在《环球时报》任总编,熟悉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他对党的新闻政策更是了如指掌,对社会舆论、新闻报道时机和火候把握准确。胡锡进曾经多次强调中国的发展离不开改革开放,而且他对建国三十年历史反思深刻。他在分析中国经济时指出:“中国要让十几亿人富裕起来……党这些年坚决实事求是地引领国家一步步走出自己的路”。这种务实态度与司马南的民粹化叙事形成鲜明对比。
此外,胡锡进对国际局势的分析与把握也较为理性和成熟。在台海问题上,只要有机会,老胡就发声,他既强调国家统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呼吁避免极端对抗。相比之下,司马南在相关问题上,其言论往往充满煽动性,甚至不惜炮制谣言,蛊惑人心,撕裂社会,煽动不闹。
胡锡进虽常被贴上“民族主义”标签,但他对中国的评价并非盲目乐观,应该肯定,胡锡进是一个爱国主义者,热心公益,曾多次参加中国红十字捐款,并公开表示“不担心被截流、贪污”,呼吁公众放心捐款。他承认国内存在不公平现象,如退休金差异、农民工融入城市困难等,但认为“解决这些问题都在中国发展的目标之内”。这种既肯定成就又直面问题的态度,使其言论更具说服力。而司马南是口号爱国,行动卖国,在公益事业上一毛不拔,从来捐助过一分钱,尽管“司马南捐款”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司马南善于将一切社会问题归咎于“境外势力”或“资本阴谋”或“改革开放”。这种非黑即白的叙事,虽能煽动情绪,却无助于问题的真正解决。
胡锡进的最大争议在于其“和稀泥”风格。例如,在ChatGPT引发的AI竞争讨论中他呼吁“中国千万不能输”,却被批评为将企业竞争过度政治化。科技媒体人赵何娟反驳道:“对企业而言,市场竞争就是最好的药剂……但一开始就给所有这些企业一个'为了中国不能输'的帽子,谁也扛不起。”
这种“左右逢源”的言论策略,使胡锡进既能迎合官方叙事,又能避免过度激怒自由派,但也导致其观点缺乏深刻性。相比之下,司马南的极端化言论虽更具煽动力,却也更易引发社会巨大撕裂,后果十分严重。
司马南否定改革的铁证“农村改革六个馒头论”
三、结论:舆论场上的两种镜像
司马南与胡锡进代表了中国网络生态的两种倾向——前者以激进民粹博取关注,后者以平衡姿态维系影响力。司马南的偷税案彻底暴露其“说一套做一套”的本性,而胡锡进虽务实稳健,却也因圆滑而缺乏突破性思考。
在改革进入深水区的今天,中国需要的既非司马南式的情绪煽动,也非胡锡进式的过度谨慎,而是真正敢于直面问题、推动进步的理性声音。唯有如此,舆论场才能成为社会进步的助推器,而非撕裂社会的放大器。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