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了一次很重要很重要的会议,“425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虽然在新闻呈现里,这是一个并没有被冠以准确清晰名称的会议,但会议内容非常丰富,尤其是提出了数个令人耳目一新的新说法,比如:
统筹国内经济工作和国际经贸斗争;
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
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
加快推动内外贸一体化;
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的“科技板”,加快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等等,可以说令人耳目一新。
我4月26号在飞机上反复读报纸上相关报道,觉得这次会议信息量巨大,其中“统筹国内经济工作和国际经贸斗争”当然是其核心议题,而“国际经贸斗争”又是核心里的核心。
就是说从“425会议”之后,中央已经把中美关系,和中美经贸关系的定性给转变了,从合作转变到了斗争,在中国人观念里,合作是你好我好大家好,都要赢利赚钱,但斗争完全不一样,斗争一定要分出胜负,甚至是你死我活,就是说中央已下大决心,显示了大意志,一定要把特朗普的霸权、霸道和霸凌干翻打倒。
但其实,如果以斗争为主要手段,经贸关系可能是没办法开展的——然而又其实,自从特朗普对中国发动关税战之后,实际上中美的经贸关系已经在走向理论上的消亡,美国给中国商品设了最高达到245%的关税,中国反击美国125%的关税,这样的生意是没法做的,只是在现实层面,美国又给那些美国根本不可缺的中国商品回头设置了豁免,美国人真没种啊,无法彻底离开中国商品,而中国没有豁免,中国可以任何美国货都不要,中国还要斗争。
国际经贸斗争的定性一出来,也表明中国已经下了更大决心,越是你美国不可或缺并且已经豁免的中国商品,我还越是不卖给你,斗争咱就玩斗争的游戏。
其实在稀土资源上,在重要的无人机零部件上,中国已经开始对美国实施严格的出口管制了,而且也打疼了美国,中美经贸斗争并不是从“425会议”才开始,而是一直在摸索。
其实我从前年开始就多次在《司马平邦说》节目中建议,国家应专门设立一个研究如何对美国进行出口管制和对美国企业实施制裁的机构,之前没有这样的机构的,现在看来这次会议的国际经贸斗争所表达的就是这样的意思,不但要勇于斗争,还要善于斗争,勇于斗争是我们不怕美国,你加我关税我就加你关税,善于斗争是不但不怕美国,还要战胜美国,你给我加关税让我受伤,我给你加关税,我还有其他的制裁,目的要让你去死。
所以,可以说“425会议”放在整个改革开放历史上都有重大里程碑意义,我们就说一个小切口,以前中国绝大多数的经济学家,尤其是研究国际贸易的经济学家,研究方向都是奔着让中国和美国进行更加紧密的合作的,现在看来,主流经济学的天要变了,要奔着跟美国斗争,把美国斗败的目的来了,像许小年、张维迎,以及胡舒立和财新,估计很快就找不到位置了,因为有他们在,中国在这场国际贸易斗争中是必输无疑。
其实“425会议”的国际经贸斗争的说法也并不新鲜,在中国是新鲜的,但这不过是把美国的说法借用过来,从特朗普上一届总统任期开始,美国针对中国搞的就是国际经贸斗争,只不过是中国一直在基于全球化经贸市场的立场,没有放下合作,美国一直主动对中国发起斗争,一直都在做着脱钩断链的挣扎,现在中国态度也不一样了,你要斗咱就斗,斗他个天昏地暗,斗他们倒海翻江。
比如,刚刚中国已经向韩国政府和企业发出严厉警告,美国公司现在几乎没办法从中国人手里买走对现代制造业来说极为重要的稀土资源,尤其是像钕铁硼磁体这样的中重稀土资源,中国几乎一克都不想卖美国了,但韩国人现在蠢蠢欲动,还想当美国人的白手套,想把由中国买来的稀土材料转卖给美国,绝对不可以!我相信如果被中国人抓包了,一定会对韩国公司实施严厉制裁。
至于怎么制裁?这就是要善于斗争了。
其实中国商务部和中国外交部的制裁工具箱里的工具已经很齐全,但我还是建议,针对韩国企业我们可以把制裁力度再加大,比如使用它们从中国急需的战略资源,来控制和支持一些韩国企业,去打击另一些韩国企业,我们的手段多着呢。
而当中国也要以国际经贸斗争的姿态对美国的贸易战和关税战还以颜色的时候,全世界其他国家和企业都极大可能要选边站队了,以前中国是使用巨大的力量和资源维护着国际贸易体系的合作,但是在美国的撕裂拉扯之下,伤口眼看就要蔓延到中国身上了,中国不会坐以待毙,你撕裂,我也不怕撕裂,大家就选边站队吧。
我乐观估计,如果韩国企业没有发生把从中国买来的稀土资源供应美国的事,中国是不会发声的,现在既然已经发声,一定是抓到了证据,那么我们也不会心慈手软,等着看结果吧。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一件事,就是格力集团的老板董明珠大姐,刚刚在一个内部会议上的讲话里的几句话引起了轩然大波,像胡锡进这些人正忙乎让人家董明珠道歉呢,董明珠的意思是,我们格力有十几万员工,但格力的普通员工和精英员工都是靠中国自己的大学培养的,格力从来不使用海归人才,因为海归的人里有间谍,格力集团自己又没有能力分辩谁是谁不是,为了安全起见,干脆不用海归就是了。
想不到董明珠的话一下子引起巨大争议,我认为董明珠说海归里有间谍这话一丁点儿错误都没有,因为这根本就不是董明珠说的,而是国家安全机关经常说的,最近这些年发生的一些美国间谍案,很多都发生在海归人才身上,所以不知道胡锡进那些人都在争论什么,为什么要让讲大实话的董明珠道歉呢?
这种海归派当间谍的案子现在几乎俯拾皆是,简直是一种国家耻辱,比如2024年国安部通报了多起航天领域的间谍案,美国情报机构在国外经常以“高薪兼职”“项目合作”为饵,针对中国的留学生、科研人员实施渗透。其中有一个海归人才就因此落入了美国情报机构陷阱,回国帮人干了坏事,最终因出卖国家机密被判刑7年。
董明珠董大姐一句话,海归们没有什么反应,间谍们都不干了,纷纷出来让她道歉,道个毛线呀。
说到这里,再举一个足以吓你一个跟头的数据,根据中国教育部每年发布的《中国留学发展报告》和国家统计局或中国银行等跨境教育支出的统计,综合分析,2024年中国的出国留学人数大约在73-77万之间,其中以留学美、英、加、澳等英语国家为主,每人年均学费和生活费为30-60万人民币,其次是留学德、法、日、韩等国,每人的年均学费和生活费为10-20万人民币,平均下来,每个留学人员会为自己的家庭带来每年25-40万人民币的支出,如此一估算,比较靠谱的中国家庭2024年出国留学总支出费用是最少1.875万亿人民币,最多可能会达到3万亿人民币,甚至是更多。
2023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是126.06万亿元人民,其中的四十分之一弱一点都被这75万左右的中国孩子们带出国消费了,然后呢?等他们回来的时候,一定还会带着大量西方国家间谍机构的任务回来,从某种可能,但并不恰当的意义上说,我们的中国家庭等于是花钱买回一堆间谍回来,卖孩子买猴就是个玩吧。
如果从国际经贸斗争的意义上说,接下来能拿出实际行动,把这75万左右的中国孩子的一大半都能留在国内学习拿文凭,就等于把两三万亿人民币的中国资产留在了国内,这也就等于从美西方国家的市场收入里又抢回来两三万亿人民币——倘真如此,我看很多美国和欧洲的大学要破产了,中国人不玩了,全世界没多少国家倾家荡产玩留学的,不信就试试。
这也算是一种国际经贸斗争吧。
当然,我们也不能光说好的不说坏的,光说顺风的不说逆风的,说到国际经贸斗争,对我个人来说,还有一个很大的担心,就是中国在国际金融战争中有极大可能会长期处于劣势地位,因为我们的金融战斗力似乎无法匹配中国强大的制造业和基础建设,也无法匹配中国的高科技发展水平。
2023年10月末的中央金融会议确定了要建立金融强国的宏大目标,但一年多时间过去了,这个宏伟目标的实现似乎还让人看不到太大希望——但我相信静水之下深流仍然湍急,共产党想干成的事没有不成的。而金融战将是国际经贸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或者说是一个极重要方面,比如,中国现在仍然没有突破美国垄断的SWIFT美元交易体系,中俄经贸已经受到明显的影响,我们急需建立起以人民币为核心的非美元国际交易体系,必须要预防美国人像2022年对俄罗斯那样狗急跳墙。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