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漫展的保安大哥可能做梦都没想到,自己有一天要维持秩序,竟是因为一个老外当众嗦藕粉。当身高188cm的乌克兰coser卡琳娜蹲在Q版哪吒跟前,边吃藕粉边念叨“吃了这碗,保你肉身不腐”时,现场观众笑到手机都拿不稳。可当热搜冲上榜首,某藕粉品牌销量暴涨300%时,我突然品出一丝不对劲——这年头,连文化碰撞都成流水线作业了?
<hr>漫展秒变相声现场:老外的国漫梗能有多野?
卡琳娜这波操作,堪称“文化梗十级学者”。她不仅知道《哪吒2》里太乙真人用藕粉塑肉身的桥段,还精准抓住哪吒coser的粉色裤腿大喊:“你这藕成精了咋不补补?”现场观众@漫山遍野 回忆:“哪吒coser本来端着高冷人设,结果被她一句‘藕精别跑’整破防,笑得假发包都歪了。”
但混过漫展的都知道,这种“即兴互动”多少带点剧本。卡琳娜抖音小号提前三天就在练嗦藕粉,最新一条定位显示在藕粉工厂——这哪是临时起意,分明是蓄谋已久的行为艺术。
<hr>从文化破壁到带货密码:外国网红正在狂卷国漫圈
卡琳娜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老外。俄罗斯小伙伊万去年cos葫芦娃跳霹雳舞,让某国产汽水卖断货;美国夫妻扮黑白无常逛漫展,带火汉服租赁生意。这些外国面孔像文化特洛伊木马,轻松撬开年轻人口袋。
在义乌做cos道具的老王告诉我:“现在外国网红接国漫单子比本土coser贵三成,甲方就图他们金发碧眼配中国元素的冲击感。”这话在卡琳娜身上应验了——她抖音评论区挤满求同款藕粉链接的00后,有人甚至问:“吃这个能修仙吗?”
<hr>当藕粉成为社交货币:传统美食的魔幻变形记
漫展结束后,杭州某老字号藕粉厂连夜加班。厂长在直播间擦着汗说:“以前年轻人觉得这是中老年养生粉,现在包装改叫‘太乙真人同款筑基丹’,00后抢得比双十一还疯。”
这让我想起《大理寺日志》带火鲜花饼时,云南厂家把武则天印上包装;《一人之下》联名二锅头,瓶身写上“炁体源流特供”。这些操作看似无厘头,却精准踩中年轻人的社交嗨点——喝的不是酒,是异人界的入场券;嗦的不是藕粉,是二次元修仙的仪式感。
<hr>狂欢背后的冷思考:我们在为什么买单?
看着卡琳娜和哪吒coser的“和解照”,我突然想起十年前漫展的模样。那时coser们挤在更衣室吃泡面,为还原角色细节能跟裁缝吵三天。现在外国网红带着专业团队进场,连笑场角度都像计算好的。
不是说商业不好,只是当每个“爆梗”都藏着带货KPI,那份纯粹的快乐还剩多少?就像开奶茶店的小吴吐槽:“去年说唱综艺带火暴打柠檬茶,今年动漫联名强推杨枝甘露,我们小商家永远在追热点,快跑吐了。”
<hr>
散场时,有个穿汉服的小女孩拽着卡琳娜衣角问:“姐姐你真相信吃藕粉能修仙吗?”她蹲下来用蹩脚中文说:“我不信魔法,但我信让人开心的魔法。”
或许这就是次元壁存在的意义——它让我们在996的间隙,心甘情愿为荒诞的童话买单。只是下次再看到金发碧眼的老外狂嗦螺蛳粉、硬啃煎饼果子时,该不该提醒他们:中国文化,远不止这些爆款标签?
今日讨论:外国网红疯狂整活国漫,是文化输出还是流量生意?
(文中老王、小吴均为化名,行业细节经从业者口述核实)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