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互联网上突然冒出一堆人追着郭德纲骂,恨不得把他绑在热搜柱子上天天示众。
有人翻出二十年前的演出视频,说他段子里带脏字;有人揪着早年师徒纠纷,说他-压榨徒弟-;甚至有人对着他穿大褂的造型挑刺:-这布料看着像窗帘改的!-这阵仗让人恍惚间以为郭德纲偷了谁家祖传的醒木,要不怎么全网突然集体找起了-纲学-茬?
相声圈的老观众倒是淡定得很。
他们记得2006年郭德纲在茶馆说《西征梦》时,台下观众笑得前仰后合,愣是把八块钱的茶座坐出了春晚观众席的气势。
当年那些听着收音机学《报菜名》的孩子们,如今早成了带着孩子看德云社专场的父母。
有网友在社交平台调侃:-要真像黑粉说的那么坏,郭德纲早该进《法制进行时》了,还能年年带着四百多号人办封箱?-
细看这些黑料,倒像是把陈年旧账装进碎纸机又粘了一遍。
2007年-藏秘排油-代言风波,早被央视3·15晚会盖棺定论;2010年徒弟打记者事件,当事人李鹤彪公开道歉后淡出舞台;至于被诟病的-三俗-标签,连曲艺名家马志明都说过:-他把老玩意儿从棺材里刨出来,掸掸土又给盘活了。
-这些陈芝麻烂谷子被翻出来翻炒,倒让00后观众意外发现:-原来郭老师年轻时长这样?比现在瘦两圈啊!-
有人把显微镜对准了德云社的商业模式。
说学逗唱搭配着流量密码,小剧场里飞出千万粉丝的顶流,这操作确实让传统曲艺圈看得目瞪口呆。
可转头看看各大晚会,语言类节目里德云社演员的密度快赶上饺子馅里的肉丁。
天津某相声前辈私下嘀咕:-我们那会儿要能卖票养活自己,谁愿意天天在文工团领死工资?-这行当的生存法则,从来都是观众拿票子投票说了算。
黑粉们最热衷的-德云黑料bot-里,记录着郭德纲二十年来的每个表情包。
他夸徒弟-民族英雄-被截图,护短被说成-江湖习气-,就连直播时多吃两口菜都被解读成-暴发户做派-。
但神奇的是,这些-黑历史-攒了二十年,愣是没攒出个法制咖实锤。
倒是有网友扒出早年报道:郭德纲刚火时自曝-伪造领导签字-,结果观众反而觉得他真实得可爱。
看着满屏的-纲黑-狂欢,老观众们想起十年前的场景。
那时郭德纲在段子里自嘲:-喝咖啡的瞧不起吃大蒜的-,转眼他就把大蒜味儿的相声端进了人民大会堂。
如今面对新一波质疑,他照旧在郑州商演抖包袱:-说我江郎才尽?江郎要真来了,得管我叫师祖!-台下哄笑中夹杂着钢丝的喊声:-老郭挺住!-
这场舆论风暴里最魔幻的,是黑粉和钢丝形成了奇妙共生关系。
每当有-纲黑-发万字檄文,评论区总能看到钢丝的淡定回复:-这段子我十年前就听过了,换点新的行吗?-有营销号搬运德云社演出事故视频,点赞最高的却是网友留言:-失误都这么可乐,果然专业团队!-这种-越黑越火-的怪圈,倒像是给德云社免费打广告。
时间轴拉回到2025年,郭德纲带着新编京剧《济公活佛》巡演。
台上他摔着僵尸倒,台下年轻观众举着荧光棒打call。
谢幕时他突然对着镜头说:-那些天天盼着我倒嗓的,对不住啊,还能再唱二十年。
-这话听着像砸挂,细品又像隔空喊话。
散场后,戏迷群里流传着新梗:-你郭大爷永远是你郭大爷。
-
(互动问题:您觉得艺术家该活在显微镜下还是舞台上?评论区聊聊您记忆中的郭德纲经典名场面)
: 郭德纲早期票据纠纷及代言争议
: 传统曲艺商业化转型矛盾
: 2024年公关危机与业务下滑关联
: 相声艺术形式争议与时代冲突
: 行业评价及艺术贡献
: 传统戏曲传承实践
: 网络黑粉群体行为特征
: 娱乐产业恶性竞争生态
: 网民情绪宣泄心理机制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