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框架

0

0

收藏

分享

王宝强,被陈思诚耽误了!

辣条观察员 · 2025-4-20 16:44:34
2025年,王宝强凭借《棋士》中阴鸷狠戾的反派角色崔业提名金鸡奖最佳男主,观众却仍在弹幕刷屏“唐仁去哪了?”——这样说明演员被单一角色定型的深层困境。
1.png
自2015年《唐人街探案》系列横空出世,王宝强饰演的唐仁以夸张口音、滑稽动作成为国民级喜剧符号。陈思诚为其量身打造的“唐人街第一神探”形象,累计贡献票房超200亿,却也让观众形成肌肉记忆:提到王宝强,必是咧嘴大笑的唐仁。
2.jpeg
这种绑定在商业上堪称成功,却遮蔽了王宝强早年在《盲井》《Hello!树先生》中展现的演技深度。曾有影评人直言:“唐仁让王宝强成了巨星,也让他成了喜剧流水线上的标准化产品。”
3.gif
王宝强并非安于现状。2016年执导《大闹天竺》试图跳出喜剧框架,却因剧本薄弱收获3.7分差评;2022年《八角笼中》聚焦底层拳击手,票房仅4.2亿,不及《唐探3》单日成绩。观众走进影院仍期待“唐仁式搞笑”,当他沉下脸演绎悲剧时,弹幕却飘过“宝强别装了”。
4.jpeg
这种矛盾在《棋士》中达到顶峰:崔业黑化戏份被赞“演技炸裂”,但影片讨论度最高的话题仍是“唐仁为什么没来客串”。
5.gif
6.gif
7.gif
陈思诚对王宝强的塑造充满矛盾。他曾在采访中表示“唐仁是写给宝强的情书”,却也在商业考量中将这份情书写成系列印钞机。
8.png
当王宝强骨折坚持拍摄《唐探1》时,陈思诚顶住换角压力苦等40天,这份义气成就了票房神话,却也加深了角色绑定。更微妙的是,陈思诚自己的导演之路不断进阶,从《北爱》到《解密》尝试多元题材,而王宝强却被留在“唐探宇宙”重复喜剧套路。
9.gif
中国电影市场对类型化演员的依赖远超想象。数据显示,王宝强参演的喜剧片平均票房22.3亿,非喜剧类型仅5.8亿。资本与观众共同编织的舒适区,让“去唐仁化”成为高风险选择。
10.png
就连王宝强自己也坦言:“演员需要代表作,但代表作也可能成为枷锁。”这种现象并非个例,黄渤、沈腾同样面临“喜剧天花板”,但王宝强的特殊在于——他的代表作与某位导演深度绑定,突围难度倍增。
11.jpeg
《八角笼中》的失利并没有击垮王宝强。2024年,他抵押房产拍摄现实题材《出路》,启用全新团队切割“唐探印记”;《棋士》中与陈明昊的兄弟对峙戏,刻意使用河北方言与唐仁的“广普”区隔。
12.jpeg
陈思诚也意识到问题,在《唐探4》剧本中将唐仁戏份削减30%,为王宝强参演《孤注一掷2》留出档期。
13.png
当陈思诚包场1500座支持《棋士》时,弹幕仍在刷“唐仁兄弟情”,但王宝强已用崔业的刀光剑影划开新路。从少林寺武童到百亿影帝,他花了20年攀登巅峰;而从“唐仁”回归“王宝强”,或许需要另一个20年。正如他在金鸡奖现场的感言:“角色是导演给的,但演员的命,得自己挣。”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