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美国《纽约时报》最近像家长劝孩子似的,发文规劝中国“收回成命”,说的是中方启动稀土出口管制。可惜这劝说来得不巧——中方这一手,只是轻轻捏了捏,美方就喊疼。真正的问题是:中国还没发力。
稀土之于美国,不只是工业材料,更是“系统命门”。如果中国愿意让美国更痛,不用一脚踹过去,只需慢慢加点力,许多高科技、军工链条就会“卡壳漏油”。
今天这篇文章,就来揭开中国手里还没打出的那几张“狠牌”。
纽约时报好言劝,中国手还没抬
2025年4月4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对钐、钆、铽、镝、镥、钪、钇等七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措施,需逐项申请、逐笔审批。
这条消息发布不到48小时,美国国内就传出大量产业震荡信号。《纽约时报》刊出社论,标题虽不尖锐,语气却带着恳切,直言希望中方“收回成命”,警告这项政策可能“扰乱全球供应链秩序”。
中国的回应动作既不情绪化,也不急躁。
整个管制流程以法规形式出台,按照《出口管制法》《对外贸易法》和《海关法》执行,没有封锁,也未禁绝,但却足以引发美国防务系统和高科技行业的连锁震动。
这是因为中重稀土的战术价值远远超过市场定价。
中重稀土被广泛应用于导弹制导系统、反潜声呐、雷达阵列、航发涡轮、电子干扰器等关键军用设备。
以F-35战斗机为例,每架需用稀土408公斤;弗吉尼亚级核潜艇则需要高达4173公斤的稀土合金。美国所有军种现役的1000余套装备系统、2万多个零部件直接依赖稀土供应。
2020至2023年,美国进口稀土70%以上来自中国。但依赖不仅限于“数量”,而更体现在“能力”。
即使从美国加州的MP材料公司开采出矿石,也有超过2/3需送往中国进行分离和精炼处理。美国虽有矿,却无技,真正能用的材料,还是要靠中方加工。
这次中方未“封仓断货”,却通过许可机制设置“通道瓶颈”。审批流程严谨,出口节奏可控,影响的是产业神经,打的是政策节奏。美方表面上照例表态,实则内部会议频开,对产业链断点的评估加速。
《纽约时报》写社论,不是因为今天的政策已经让美国“痛不欲生”,而是担心这只是第一针,更怕的是后面还有“第二剂”“第三刀”。
怕的不是这一下,是接下来每一下
当前的出口管制只是中方手里的基础操作,尚未触及“极限工具箱”。要真正让美国“更痛”,中方至少还有三张关键牌尚未打出,且每一张都具有放大效应。
第一张牌是直接暂停全部出口许可,实施全面禁运。这类举措并非没有前例。2010年9月21日至11月9日,中国曾因东海撞船事件暂停对日本出口稀土,总时长仅7周,却导致日本精密仪器行业大量产线停摆。
此次对美出口如全面暂停,将触发国防部与工业部同步预案启动,所涉不仅是现货缺失,更会牵动整个国会军费审批与军备交付流程。
第二张牌是将出口管制扩展至钨、钴、锂、石墨等“功能性关键矿种”,配合附加用途限制。
这些材料广泛用于半导体激光系统、碳纤维复合材料、舰载电源、卫星姿态控制器等高端科技装备。
美国在这些材料的进口依赖度均超过60%,部分种类依赖中国比重高于80%。一旦中方以“特定战略物资”进行扩展管理,将从“稀土震荡”升级为“产业波及”。
第三张牌是实施出口品附加审查机制。出口前须提交最终用途、最终使用国与终端组装位置等溯源材料。
这一机制一旦成型,将极大延缓以中国原材料为基础的国际贸易流程,造成不确定性扩散,从而逼迫西方整机厂商转移订单、重新设计产线。
从流程上看,这三张牌都有清晰的法律授权路径,且配套政策已具备实操基础。中方目前选择控制节奏,而非“一次性清零”,正是基于“可打可控”原则。真正让对手恐惧的,不是“是否断供”,而是“何时升级”。
说到做到?中国还可以慢慢来
当前中方的稀土出口管理方式为“申请制+逐笔审批”,对出口对象、最终用途与复合材料形式设置审批要求。但出口窗口仍存在,配额未封、税率未升,表明中国当前态度是“有所设限,但留有余地”。
这种“有限施压”的方式,不仅让美国产业感到压力,更让全球跨国企业面临预期不稳的连锁影响。因为这种节奏管理不像禁运来得激烈,却让人无法预判下一步。
对依赖明确的供应计划和订单周期的美国整机制造商而言,这种“政策弹性”才是最大的风险源头。
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尚未启用更具战略性调控工具:包括设置出口最低价格、对出口对象进行国别信用评级、通过区域性贸易协定限制二次转口行为等。
这些手段虽然在资料中尚未被启用,但相关法规条款早已完备,启动只是时间问题。
当前美方政策仍停留在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扶持本土替代产能的阶段。但截至2025年一季度,美国在稀土分离、冶炼、磁性材料制备等核心环节的产业化项目尚未量产交付,替代方案大多处于实验与融资阶段。
这也就意味着,一旦中国启动“升级版本”的管控,美方除通过外交施压外,手中缺乏快速反应工具。这正是《纽约时报》“劝中国收回成命”的背后担忧——不是为了今天的损失,而是怕明天代价更大。
中方保持克制,不等于没有手段;出一招已见效果,不代表只有一招。“如果需要”,中国完全有能力,也有工具,让对手的痛,不再只是喊出来的,而是彻底沉在系统里的。
参考资料:
中国管制稀土出口,美国业界“喊疼”:请中方“收回成命”观察者网.2025-04-14
“美军曾想替代F-35所用的中国制造合金,但就是绕不开中国”.观察者网.2025-04-15
中国稀土出口管制影响迅速显现,而特朗普几乎毫无还手之力.观察者网.2025-04-16
报告:2000至2023年美国进口的70%稀土来自中国.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025-04-15
中方出手!美行业人士抱怨:中国暗示很久了,美国什么时候才能吸取教训?.观察者网.2024-12-04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