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请就位3》宣布延迟播出了。
如何评价这个2025年蛇年春节后的第一个爆款新综艺,我思考了很久。今天我想跳出这个节目本身,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它的出现和走红,让我意识到,2025年的中国综艺,可能并会有我们想象中那样,像2024一样精彩:
我们期待的2025年的综艺:
是人工和智能和谐发展的,是音乐、演技或是其他行业层面给予更高维度探讨的。是那种能探索不同代际人群的真实处境,用更加有关注度的方式去探讨人和的相处模式……
但遗憾的是,2025年的春节过后,我们看到的第一个热门综艺,却带来了诸多疑问:
在演技节目里,为什么要谈论刚刚走红的婚恋节目?为什么把讨论迟到作为节目的一部分?为什么要一开场就跟观众展示艺人是否“整容”的话题?
而且,节目里还煞有介事地对整容进行了“自我定义”——医美和整容不同,要求整容过的艺人站出来。
只有一个人站起来,他们还主动点名一位艺人。
正当我完全不理解这段设计时,也不知谁将从中受益时,我在为本文截图时发现了问题的关键:
冠名商,正是一家相关行业的品牌。
一切动机明了。
有网友评价,这有“审丑”的嫌疑。虽然我并不完全认同这属于“审丑”,但也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趋势。综艺话题与商业的完美融合,其实并没有问题,关键就是是否形成了完整的传播闭环?
这样的提问,首先给观众带来困扰的是——会损伤节目里艺人的事业发展吗?目前看,网友对艺人那句“怎么了老师”的调侃,就已经有一些对艺人不友好的表达存在。
一档综艺对“整容”和“医美”的定义,就是对的吗?对艺人和普通人标准一样吗?是否有充分的引导?以及,这是否是演技类综艺应该做的命题?
这些疑问伴随着我观看节目的全过程。它是节目里主动的议程设置,就应当为其后续发展“负责”。
《演员请就位3》从演技挖掘来看,并非一无是处,原本设计精巧的即兴表演考核等环节内容,其实非常有意义,但在当下的传播环境里,这些精彩片段反而被话题内容弱化,这也是很可惜的。
回想十年前的爆款综艺,有《偶像来了》《花儿与少年2》《奔跑吧兄弟》……再往前也有《声临其境》《幻乐之城》,如今的节目品相是否对得起10年的奋斗坐标?
时间已经来到了2025年,我想,综艺节目和所有文化产品一样,都正处于行业“系统性变革”的历史坐标之下。
我们能感知的,就是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看到的是短视频里面不断呈现的社会百态,看到的是《哪吒2》为代表的中国电影正在以长期主义的耕耘受到更多人的支持和理解。
国产综艺,如何破局?
我有一些大胆的想法,仅供参考:
第一,丰富综艺生产周期
在维持基本的生产基础上,在重点项目上尝试打破在3个月为维度的创作逻辑。在商业作品和艺术创作当中找到平衡点,既有好的内容不断产出,也有好的布局,让我们看到值得期待的的未来作品。近一点的,如跨年演唱会,可否从半年前或者更早就开始布局。
第二,设定稀缺场景
主动设置特殊的、稀缺的场景,利用好今年的大事、要事和社会情绪,如去年华晨宇筹备3年的日出演唱会,就是一个典型的稀缺场景案例,做一些因“第一次”和“前所未有”而珍贵的稀缺类综艺。
第三,更注重全流程的引导
无论是故意的话题设置,还是无心插柳的爆点,或是黑天鹅、灰犀牛事件,综艺创作团队都不能播出后就就不管了,考虑的应该是播出前、播出后、反响过后的回应,全流程全链条的管理。
第四,放在整个文化行业之中找出路
综艺,在不同平台之间的竞争之中,已经很难出色。发展它,就得放置在整个文化产业体系之中。这里想举例的还是封神第一步推出后,芒果及时跟进的《封神训练营》,蘑菇屋后期推出的《快乐再出发》……综艺和文化事件、综艺和电影的联动,也是破局之路。
“出来混,最重要的是‘出来’”,借着一档节目的延播,我分享一些感想,希望国产综艺在2025有所突破,未来能地久天长。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