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起,央视电影频道开启“亲妈式”安利。盘点赵丽颖大银幕成长历程,发专题视频夸《向阳花》是“现实主义力作”,六公主也盖章称赞“演技可圈可点”,这宣传排面堪称顶级。可观众根本不买账,首日票房仅3200万,连动画片《我的世界》都比不上。排片从25%急剧下滑到20.4%,上座率低至1.8% ,影院里10个观众就有4个中途离场,妥妥的“高开低走”翻车现场。
打开豆瓣,更是暴击。热评前10条里8条是差评,“剧情像流水账”“全程男凝视角”“赵丽颖演技出戏”成高频吐槽点。有观众犀利评价:“海报比电影好看百倍,除了兰西雅其他人表现都不尽人意,冯小刚这次把自己的‘老炮儿’滤镜摔得粉碎!”
电影打着“女性出狱后重生”的旗号,实际却充满油腻的男性凝视。主角高月香找工作,三分之二的戏份都是遭遇老板性骚扰。黑妹被犯罪团伙控制,镜头老是扫过她的露脐装和破洞裤。就连出狱后第一次打架,导演都要给个“透视装”特写,好像女性困境全靠这些“性暗示”来展现。
剧情逻辑更是混乱不堪。为给女儿装耳蜗去拍涉黄视频,入狱后炫耀自己“会脱衣舞”,出狱后穿假警服骗钱,全程在违法边缘试探。观众纷纷吐槽:“这哪是向阳而生,分明是‘向恶而活’,把刑满释放人员拍成惯犯,这不是加深社会对他们的歧视吗?”
高月香的人设简直让人三观尽毁。女儿被福利院收养,前一秒还在抹眼泪,下一秒就和姐妹称兄道弟喝酒去了。好姐妹为救她砸伤老板,她转头就骂“有病,拿不到工资了”。唯一的母爱也成了工具,女儿全程只在福利院栅栏外露了一面,之后就成了她“拯救黑妹”的背景板。
台词设计也很让人不舒服。两个女性角色吵架,满口“婊子”“他妈的”,导演似乎觉得底层女性就只会说脏话。有观众愤怒指责:“这完全是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大集合!男人拍女性题材能不能别总盯着‘风尘’‘暴力’‘苦难’这些元素?”
赵丽颖这次被批表演“用力过猛”。为了演好湖南农村妇女,刻意模仿方言,结果学成了“塑料塑普”。哭戏只会皱眉瞪眼,眼神空洞,被新人兰西雅实力碾压。兰西雅靠手语和眼神就能演出聋哑人的内心挣扎,赵丽颖却全程像在演“苦情偶像剧”。有业内人士直言:“电视剧和电影的表演逻辑不同,赵丽颖还没掌握大银幕表演的精髓。”
《向阳花》的失败,狠狠教训了那些“挂羊头卖狗肉”的片方。当导演和编剧只会用“性骚扰”“脱衣舞”“女性互骂”来表现女性困境,镜头里全是男性凝视的油腻感,再强大的宣传也挽救不了口碑。观众想要的是像《秋菊打官司》那样真实展现女性坚韧的作品,而不是男性视角下的“苦难奇观”。
赵丽颖的努力大家都看得到,但从电视剧女王转型为电影演员,显然没那么容易。她在《第二十条》里能用眼神演出哑巴母亲的隐忍,在《向阳花》里却被方言和夸张表情拖累,这说明角色适配度比“挑战边缘人物”更关键。粉丝呼吁:“姐姐别再总演‘苦情妈妈’了,尝试多样化的角色才能走得更长远!”
从《满江红》的争议到《向阳花》的扑街,影视圈真该清醒清醒了。排片占比再高,央视推荐再卖力,观众也不会为粗制滥造的烂片买单。现在观众都学会“用脚投票”了,你要是拿质量差的作品糊弄人,那票房肯定扑街。
《向阳花》的失败,撕开了影视圈“伪女性主义”的伪装。男性导演以猎奇心态拍女性苦难,编剧靠刻板印象塑造女性角色,片方把“女性话题”当圈钱工具,这样的电影不失败才怪。
不过,我们也看到了希望。兰西雅用演技证明了新人的潜力,观众用差评促使行业反思。有网友说得好:“我们不反对拍女性困境题材,但应该让女性自己来讲自己的故事,而不是让男性导演在一旁‘围观苦难’。”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