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框架

0

0

收藏

分享

从“毒舌女王”到海外漂泊:金星的选择与代价

优雅菠萝FSV · 2025-4-8 10:23:49
一、转型艺术家的生存突围
2024年春,巴黎街头偶遇的金星身披猩红羊绒大衣,标志性的及腰卷发在塞纳河风中轻扬。褪去舞台滤镜的57岁舞蹈家,面庞虽染岁月痕迹,举手投足仍保持着芭蕾舞者的脊柱延展度。这个曾被网友戏称"娱乐圈纪检委"的跨性别艺术家,正面临着职业生涯最剧烈的转折。


1.jpeg
自《金星秀》2017年停播后,这位上海歌舞团前艺术总监将重心转向现代舞剧创作。2023年携作品《笼中鸟》登陆爱丁堡艺术节时,她在后台接受《卫报》采访时说:"真正的艺术不该困在世俗牢笼里。"这句话似乎预言了半年后的彩虹旗风波。


2.jpeg
二、文化符号的认知撕裂
2024年太原演出的谢幕时刻,某观众冲台递旗的10秒钟视频,让金星陷入舆论漩涡。社交媒体监测数据显示,"金星彩虹旗"话题在48小时内获得12亿阅读量,其中67%关联词为"境外势力"。这与其2015年主持《金星秀》巅峰期创造的98%正面舆情形成鲜明对比。


值得玩味的是,金星在海外接受《纽约客》专访时,将事件定义为"艺术自由与公众理解的错位":"当舞者接住观众递来的道具,这是剧场礼仪而非政治宣言。"这种解释策略,与她在国内强调"安抚观众"的危机公关形成微妙差异。


3.jpeg
三、跨文化生存的镜像折射
对比2023-2024年的公开影像资料可见明显变化:金星妆容从标志性的烈焰红唇转向大地色系哑光质感,服装廓形由强调曲线的旗袍变为H型剪裁的定制西装。造型师Lina Wang分析:"这种转变既符合欧美艺术圈的中性审美趋势,也暗合年龄增长的着装智慧。"


4.jpeg
海外巡演票房数据显示,其现代舞作品在柏林、悉尼的上座率达92%,但纽约场次出现两极评价。《舞蹈杂志》肯定其"身体叙事的先锋性",而《村声》则批评"政治符号消解了艺术纯粹性"。这种争议性,恰似当年《金星秀》引发的舆论分裂在不同文化土壤中的重演。


四、身份困境的永恒追问
在布鲁克林某亚裔LGBTQ社群的分享会上,金星坦言:"我的存在本身就是场行为艺术。"这句剖白揭示着跨性别艺术家面临的永恒悖论——当个体选择成为文化符号,就必然承受符号解构带来的身份焦虑。


5.jpeg
如今打开金星的Instagram账号,置顶内容仍是上海歌舞团时期的谢幕照。评论区里,中文留言聚焦"何时归来",而英文粉丝更关心"下个创作计划"。这种割裂的期待,恰似金星人生剧本中永不落幕的张力


6.jpeg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