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伟 陈达飞 王茂宇 李欣越 (赵伟系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摘要
2025年初以来,经济转弱和对等关税冲击之下,美股持续回调。美股下跌是否会对经济形成“负反馈”、美股大幅回撤是否预示着经济衰退将至?
热点思考:美国经济:“跌”出来的衰退?
一、历史上,美股回撤是否预示着经济衰退?更重要的是下跌的原因
年初以来,美股大幅回撤,距离“熊市”或仅剩临门一脚。2月19日以来,标普500和纳指分别回调17.4%和22.3%;根据SEC定义,“熊市”指市场宽基指数跌超20%以上并持续2个月以上,当下美股已逼近边缘。结构上,近期周期较防御明显超跌,也符合“衰退交易”特征。
经验上看,美股熊市大概率预示着经济衰退。这次是否不一样?历史回溯来看,1929年以来的14轮熊市中,仅1961年、1966年和1987年美股熊市受恐慌情绪、信贷紧缩等影响;而其他11轮市场下跌与经济走弱“互相强化”中,后续美国经济均出现了衰退。
二、定性视角下,如何理解美股的“财富效应”?核心在于高收入群体的消费意愿+股息收入
美股“财富效应”的传导机制:居民收入和消费倾向。1)居民收入方面,股息收入与股市表现有关,但占居民收入比重仅8%,短期资本利得不计入居民收入;2)消费倾向方面,根据历史规律,美国居民储蓄率与净值/可支配收入呈现负相关关系,即股市增值可提升消费意愿。
股市“财富效应”或仅影响高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和倾向。美居民消费更多由高收入群体贡献,80-100%收入分位的高收入群体贡献消费的39%,消费倾向接近50%。高收入群体的股息收入占比更大,持有权益资产更多,最高1%收入分位群体的资产中公司权益占比达45.6%;
三、定量视角下,美股“财富效应”有多大,股市下跌是否会对经济形成 “负反馈”?
学界普遍认为,美国股市财富效应对消费的弹性(MPC)在0.02-0.08之间。股市对消费弹性呈现出三大特征:货币宽松环境下弹性更高、高收入人群弹性更高、长期股市变动弹性更高。此外,部分研究认为美国房市由于“抵押品效应”,其财富效应要大于股市。
美股下跌会在多大程度上拉低美国经济增速?1)美股下跌20%对美国经济的拖累最高可达1个百分点;2)根据美联储金融状况指数(股票分项)与股市表现的拟合,2024年末以来股市下跌拖累经济增长的幅度或在0.4-0.5个百分点之间。
这一次,美股大幅回调是否预示着经济衰退?需关注如下方面:1)本次美股下跌与特朗普关税政策冲击产生的恐慌有关,重要的是关税政策如何演绎;2)美股持续下跌或产生次生冲击,重点关注金融脆弱性;3)劳动力市场是美国经济的基本盘,失业率是是否衰退的“试金石”。
风险提示
地缘政治冲突升级;美国经济放缓超预期;美联储超预期转“鹰”
报告正文
2025年初以来,经济转弱和对等关税冲击之下,美股持续回调。美股下跌是否会对经济形成“负反馈”、美股大幅回撤是否预示着经济衰退将至?
1、美国经济:“跌”出来的衰退?
(一)历史上,美股回撤是否预示着经济衰退?
年初以来,美股大幅回撤,距离“熊市”或仅剩临门一脚。2月19日以来,标普500和纳指分别回调17.4%和22.3%;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定义,“熊市”通常指市场宽基指数跌超20%以上并持续2个月以上,当下美股已接近“熊市”边缘。结构上,本轮美股中周期板块较防御板块明显超跌,也高度符合“衰退交易”的特征。不仅美股如此,在经济走弱叠加特朗普关税冲击的背景下,2月19日以来,Polymarket隐含的美国经济衰退预期已由21%升至57%;期间,黄金、美债分别上涨3.6%、3.3%,美元回调3.9%,商品、权益齐跌,也符合“衰退交易”特征。
历史回溯来看,美股熊市级别的回撤通常与经济衰退密切相连,且多数情况下领先于经济衰退。1928年以来的14轮熊市,多数发生在经济衰退前,领先经济衰退1-12个月,且下跌均延续至衰退期;仅1929年、1990年两次美股回撤发生在经济步入衰退后。1)1929年8月,美国经济已明显走弱,但在情绪推动下市场的投机活动不减,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将流动资产、储蓄、甚至抵押房产换来的现金投入股市,直至10月的“大崩盘”。2)1990年7月,储贷危机的经济风险已累积至顶点,但市场尚未定价,直至科威特战争引发的“石油危机”担忧刺破风险。
但熊市是否一定会“跌”出衰退,仍需具体分析熊市发生的背景。1929年以来的14轮熊市中,有11轮均发生在经济基本面走弱的背景下,仅1961年、1966年、1987年开启的美股熊市相对例外。1)1961年的美股回撤,主因高估值下市场对大企业制裁措施的担忧;2)1966年的美股大跌,主因流动性收紧引发的信贷紧缩;3)1987年“黑色星期一”的美股闪崩,主因市场恐慌情绪的快速蔓延与起步期程序化交易的进一步助推。而在经济走弱背景下的11轮“熊市”,后续美国经济均步入“衰退”;这一期间,市场下跌与经济走弱“互相强化”、加剧了经济的下行压力。
(二)美股的“财富效应“:定性分析
如何衡量美股的“财富效应”?居民收入和消费倾向是两大切入口。财富效应是指,居民资产增值后对消费具有显著拉动作用。理论上,决定居民消费的两个关键变量是收入和消费倾向。财富效应影响居民消费的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居民收入、消费倾向,进而影响消费。
1)美国居民收入以薪资为主,资产收入占比不高,后者由股息、利息组成。美国居民收入结构中60%为雇员报酬,即薪资收入,仅16%为资产收入,后者由利息收入(8%)和股息收入(8%)组成。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居民收入统计的是“经常性”收入,股市短期投资收益(资本利得)不计入可支配收入。也就是说,美国居民收入中仅有占比8%的股息收入部分与股市涨跌直接相关。
2)美股“财富效应”的另一传导渠道是消费倾向,体现在储蓄率与净值/收入逆相关。截止2024年末,美国居民金融资产中有29%配置在企业权益上,创历史新高。从总资产来看,若考虑进共同基金、保险养老金等间接持仓,美国居民持有的权益资产占比是明显超过房地产的。所以,在美国居民部分净值变化中,权益的贡献往往占据主体,而美国居民资产规模的增加,也更多是由于估值效应驱动,即股市变化为主。
哪些美国居民股息收入占比更高、持有权益资产更多?高收入群体。综合上文,美股“财富效应”分别体现在长期股息收入以及消费倾向提升,后者可能更为重要。若将美国居民按照收入水平分组,可以观察到股息收入更多集中在高收入群体(80-100%)。而低收入群体,如0-20%分位群体的收入中超过50%来自于社保。无独有偶,美国高收入群体对于公司权益的配置明显更高,对于房地产的配置明显更低。以最高1%分位群体为例,其资产配置结构中45.6%为公司权益,仅15.5%为房地产,而0-20%分位群体公司权益、房产配置比例分别为13.8%、43.9%。
美国高收入群体占据消费主体,消费倾向接近50%。美国高收入群体不仅仅股息收入占比更大、持有权益资产更多,在美国居民消费中,80-100%收入分位的高收入群体也贡献了消费的39%,0-20%分位的低收入群体仅贡献消费的8%。从消费倾向来说,低收入人群消费倾向还是高于高收入群体的,但高收入群体消费倾向也并不算低。从消费结构来看,美国高收入群体交运、文化娱乐类消费占比更高,而低收入群体食品饮料烟草、住房消费占比更高。
(三)美股的“财富效应”:定量分析
学界普遍认为,美国股市财富效应对消费的弹性(MPC)在0.02-0.08之间。综合上文分析,美国股市财富效应可能主要体现在持有更多股票、股息收入占比更高的高收入群体,而高收入群体也是美国消费主力军,若股市下跌,高收入群体消费的确可能受拖累,但是幅度有多大呢?从文献综述角度,学界普遍认为美国股市财富效应对于消费的弹性(MPC)大致在0.02-0.08(2%-8%)之间,且股市对消费弹性呈现出三大特征:货币宽松环境下弹性更高、高收入人群弹性更高、长期变动弹性更高。此外,部分研究认为美国房市由于“抵押品效应”,其财富效应要大于股市。
若美股下跌,可能会多大程度上拉低美国经济增速?
1)若美股下跌20%,取决于消费弹性,美国经济增速受冲击可达1个百分点。根据情景分析,若将美股下跌幅度分别假设为5%、10%、15%、20%,将股市对消费“财富效应”弹性假设为0.02、0.04、0.06、0.08(文献综述),可以估算出股市回调对于消费的影响。若进一步将结果乘以68%(2024年美国居民消费占名义GDP比重),则可得出美国GDP受冲击幅度。
2)根据美联储金融状况指数(股票指数)与股市表现的拟合,2024年末以来股市下跌拖累经济增长的幅度或在0.4-0.5个百分点之间。美联储公布的月度金融状况指数(FCI-G)可衡量不同金融指标对于美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若将其中股票市场分项与美股近期表现拟合,可大致观察到2024年末以来的美股下跌对经济增速冲击大致在0.4-0.5个百分点之间。
美股波动对于经济的传导也存在几点不确定性,更重要的是下跌的原因:1)上文测算基于“年度”区间,也就是说如果2025年剩余三个季度美股表现有所改善,则年初以来美股的回调对美国经济的冲击将有所减弱;2)历史经验中,美股跌幅超过20%往往伴随有系统性风险冲击,很难说美股下跌导致了经济衰退,两者都是系统性风险冲击的结果。
所以,这一次,美股大幅回调是否预示着经济衰退?需关注如下方面:1)本次美股下跌与特朗普关税政策冲击产生的恐慌有关,重要的是关税政策如何演绎;2)美股下跌或将产生次生冲击,重点关注金融脆弱性;3)劳动力市场是美国经济的基本盘,失业率是是否衰退的“试金石”。
风险提示
1)地缘政治冲突升级。俄乌冲突尚未终结,地缘政治冲突可能加剧原油价格波动,扰乱全球“去通胀”进程和“软着陆”预期。
2)美国经济放缓超预期。关注美国就业、消费走弱风险。
3)美联储超预期转“鹰”。若美国通胀展现出更大韧性,可能会影响美联储未来降息节奏。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