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框架

0

0

收藏

分享

又一个窝里反?深扒赵本山、刘流的恩怨始末,他们之间藏了太多

寒士之言 · 前天 04:14
名声享誉整个黑龙江

众所周知,在民间艺术界,有两个响当当的金字招牌:郭德纲的德云社撑着相声半边天,赵本山带着赵家班称霸小品舞台。
1.jpeg
而赵本山能混到今天这地位,除了自己有两把刷子,还得感谢身边一帮兄弟帮衬。
尤其是潘长江、范伟等等,曾经都是和本山大叔一起“共患难”过的好兄弟,但是还有一个人,也曾是跟赵本山“称兄道弟”的人!
2.png
只不过,赵本山做大做强之后,好兄弟看着“眼红”,辞掉了本山传媒副总裁的职位,选择“单飞”,却被人骂忘本,被人骂劣性...
他就是曾经的“相声界文字辈大佬”——刘流。
3.png
往前推30年,早在给赵本山当“配角”之前,他曾是赵本山高攀不上的,就连现在的郭德纲看见,也得恭敬地叫一句“师叔”的人....
毫不夸张的说,当时的他,名气不说红满全国,那也是享誉整个黑龙江的人!
4.png
“甩掉”赵本山,自立为王!

2014年,德云社前有狼后有虎,负面新闻一茬接一茬,而《本山传媒》却在大老板和“二当家”刘流的经营下,正是如日中天。
5.png
当时的赵本山接受采访都说:“离了刘流,我这摊子得散一半,这些年也是多亏了大脑袋”...
据说他们刚筹办《本山传媒》那会儿,公司账上就三百来万现金,手底下二十来个草台班子出身的徒弟。
6.jpeg
而一开始的《乡村爱情》拍摄时,谁也不知道是什么结果,虽然赵本山有名气,可是要想把一个企业,做大做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7.png
他们本来是想要整个《乡村爱情》试试水,为了拍好这部剧,他们每天凌晨三点带着编剧组改剧本,没想到,愣是把东北农村的家长里短整成全国爆款。
8.jpeg
而当时“刘大脑袋”这个角色,原本是赵本山给范伟留的,可老搭档闹掰了。
刘流二话不说顶上去,肥大的西装往身上一套,开口就是"必须的",不仅把角色盘活了,还带火了一帮新人。
9.png
没想到这临时起意的安排,倒让观众记住了这个脑袋大脖子粗的"刘助理"。
跟着赵本山闯荡那些年,刘流算是把浑身本事都使出来了。
10.jpeg
谢大脚超市门口那场戏,原本设计的冲突不够劲儿,他临时加了段刘大脑袋和长贵互相使绊子的戏码,结果成了全剧经典片段。
王小利、小沈阳这些后来撑场面的角儿,哪个不是他手把手教着录完第一条片花的?
11.png
最风光的时候,公司上上下下都管他叫“二当家”,赵本山接受采访都说:“离了刘流,我这摊子得散一半。”
可谁都没想到,就在本山传媒如日中天的时候,刘流突然递了辞呈...
12.png
2014年,《乡村爱情》里的刘大脑袋突然换了人,“换人”风波闹得满城风雨,公司里传得沸沸扬扬,有说跟范伟一样,分钱不均的,有说争权夺利的,连赵本山徒弟婚礼上少了个红包都能编出八百字小作文....
13.png
但也有不少人在他遭到全网嘲笑时替他“抱不平”,毕竟赵本山在“演”瞎子的时候,他就已经跟马季和侯耀文平起平坐了....
14.jpeg
曲艺团打杂逆袭成"师叔"

刘流本名叫刘延滨,打小在哈尔滨胡同里长大。
那会谁家孩子要是不好好读书,要么进厂子当工人,要么去体校练体育。
15.png
而刘流就走了后路,十来岁时在冰场上打冰球,一杆子能抽得冰碴子乱飞。
只是当时谁也没想到,这个叫刘延滨的娃,日后会成为让相声圈集体喊"叔"的狠人。
16.png
但要说这人和表演结缘还真是阴差阳错,收音机里侯宝林、马三立的相声段子听得多了,瘦小个头的他开始成天往人民公园的露天舞台钻,就为了能多听几句。
17.jpeg
1981年曲艺团招生,十八岁的愣头青带着满肚子热乎劲儿去考试。
可那时候曲艺团招人挺严,刘流头回去考试连门朝哪开都没摸清,就被评委老师撵下了台。
18.png
这事儿搁别人身上早蔫了,可刘流偏不信邪。
为了能够进到曲艺团,他白天在曲艺团打杂搬道具,晚上蹭着看老演员排练,逮着空就给人端茶倒水偷师学艺。
19.png
就这么死磕了三年,愣是让相声泰斗赵春田瞧上了眼。
这赵老爷子在相声界的地位,那真是祖师爷赏饭的主儿。
20.png
马季、侯耀文这些大腕儿见了他都得规规矩矩叫师叔。
老爷子看他蹲在后台啃冷馒头就着台词本,心一软收了这个编外徒弟,当时急得李金斗直跺脚:"您老可别给我们整出个小师叔来!"
21.png
但李金斗的话,也阻止不了赵春田的想法,这一拜师可了不得,按相声行里的辈分算,刘流摇身成了马季、侯耀文的小师叔。
22.png
也就是从那之后,刘延滨才改名刘流,白天在团里搬道具搭戏台,晚上给师兄弟们买酒赔笑脸。
别人拿辈分压他,他就咧着嘴喊大哥;师父教真本事,他凌晨四点就蹲院子里背词儿。
23.png
不过没过几年,这个曾经的“落榜生”愣是在东三省曲艺大赛上把赵本山都给比下去了,不过那会儿谁也没想到,台上较劲的俩人后来能成黄金搭档....
24.png
30年“兄弟搭档”

1984年东三省曲艺汇演,刘流带着黑龙江代表队的新作品登台时,后台有个精瘦的辽宁小伙正在练莲花落,这人就是后来跟他纠缠半辈子的赵本山。
25.png
那天晚上表演结束后,两个人也算是惺惺相惜,在沈阳小旅馆里聊到后半夜,赵本山讲着盲人二叔的辛酸往事,刘流说着曲艺团打杂的憋屈。
26.png
分别时互留地址,谁承想二十年后,一个成了春晚钉子户,一个当上了本山传媒二把手。
到了九十年代,文艺市场风云突变,本来该各自安好,可市场风向说变就变,相声被小品挤兑得够呛。
27.png
1997年刘流好不容易跟着唐杰忠上了回春晚,转头发现剧场卖票越来越难。
28.jpeg
也就是这个时候,赵本山找上了他,不仅带着他一起拍戏,还一起做大了“本山传媒”...
不过这段“兄弟情”,仅仅延续了17年...
29.jpeg
退出本山传媒之后,他带着修睿、乔杉几个小年轻另立山头,成立了“大圣万合”,转头就在《欢乐喜剧人》擂台赛上跟宋小宝他们对上了。
30.png
外界都等着看这对老兄弟翻脸,没想到2016年刘流闺女结婚,赵本山带着二十多个徒弟来捧场。
那时候,外人才知道,这俩兄弟根本没有闹掰,也没有矛盾,其实只是刘流想明白一件事:五十岁的人了,总不能一辈子给人当副手。
31.png
后来《乡村爱情14》开拍,刘大脑袋这个角色非但没换人,戏份还比之前多了三成。
其实,话说回来,要说这对老搭档的相处之道,就像《乡村爱情》里刘能跟谢广坤的拌嘴——表面上恨不得薅头发掐架,真出事还得凑一堆儿商量啊...
32.jpeg
结语

从冰球少年到相声新秀,从春晚常客到影视大佬,刘流这大半辈子就像东北乱炖,啥材料往锅里一扔都能炖出滋味。
33.jpeg
有人说他背靠赵本山好乘凉,可他拜师学艺那会赵本山还在乡下唱二人转;有人说他翅膀硬了就单飞,可《乡村爱情》拍了十六部,刘大脑袋办公室的摆设都没换过地方。
34.png
或许真像东北老话说的:真兄弟处的是情分,做生意讲的是本分,这两样东西掺和不到一块儿去。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