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框架

0

0

收藏

分享

15年前复旦18驴事件:18名大学生忘恩负义,把冷血展现的淋漓尽致

以茶书 · 前天 18:31
一个24岁的民警用生命点亮了18个复旦学生的归途,可十年后,他64岁的父亲却独自躺在病床上,连个探望的人影都没有。
1.jpeg
2010年冬,黄山深处,18个意气风发的“高材生”冒险迷路,张宁海冒着风雨坠崖救人,换来的却是冷漠和遗忘。
2.jpeg
追悼会上,他们泪水涟涟,承诺照顾英雄父母,可如今呢?
张培伦手术时,连护士都比那些“儿女”更像家人。
3.jpeg
这不是个简单的忘恩负义,而是人性冰冷一面的放大镜:高学历的光环下,道德却摔得粉碎。
网友怒斥“复旦十八驴”,可这群精英哪有半点悔意?
4.jpeg
有人甚至说“警察就该服务纳税人”。
这刺骨的凉薄,不止寒了张家人的心,也狠狠扇了教育和人性一耳光。
英雄的灯熄了,谁还在乎那束光曾照亮过什么?
5.jpeg
从黄山深处的灯,到病床边的孤影

2010年12月,一个寒风刺骨的冬夜,黄山未开发的野路里,18个复旦大学的年轻人被困在了迷雾和暴雨中。
他们是14个在校生和4个刚毕业的校友,组了个临时探险队,嫌常规景点太“无聊”,想去没人走过的地方找点刺激。
6.jpeg
出发时,他们兴致勃勃,觉得自己靠一个GPS和几包零食就能征服大山。
可第二天,雨水把GPS泡坏了,地图也成了一团废纸,他们才发现,山不是游乐场,自信过头是要命的。
7.jpeg
手机信号断断续续,他们瑟瑟发抖,终于拨通了求救电话。
那一刻,他们松了口气,却不知道,救援的代价会是一个24岁民警的生命。
张宁海,1986年出生在黄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子,家里不算富裕,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
8.jpeg
他从小就懂事,成绩不算拔尖,但人缘好,村里人都夸他热心肠。
2008年,他考上警校,分配到黄山风景区派出所。
那会儿他才22岁,满脸青涩,却干劲十足。
9.png
同事说他话不多,但干活从不偷懒,巡山、疏导游客,啥都抢着上。
那晚接到求救电话,他没犹豫,跟着230多人的救援队就上了山。
风雨交加,山路湿滑得像冰面,他打着手电走在最前头,一路喊着被困者的名字。
10.jpeg
凌晨,他们找到人,可撤退时,他为了让一个女学生先过窄路,自己脚底一滑,从30米高的悬崖摔了下去。
找到他时,他已经没了气息,最后一句话是:“请跟我走,我来为大家照亮。”
11.jpeg
18个学生安全下山,可这场救援却成了张家的噩梦。
张宁海是独子,24岁还没谈过恋爱,家里就指着他传宗接代。
他妈哭得昏过去,他爸张培伦攥着拳头一句话不说。
12.jpeg
那年,张培伦53岁,头发一夜白了一半。
追悼会上,两个学生代表哭着向张家鞠躬,说要把二老当爹妈,定期探望,报答恩情。
13.png
张培伦没骂他们,反而宽慰道:“你们好好活着,别辜负我儿子的心意。”
他信这些年轻人会记住教训,可他错了。
这18个复旦学生,后来被网友骂成“复旦十八驴”,不是没原因的。
14.jpeg
安全回来后,他们没一个露出悔意。
体检时,有人嬉笑打闹,像刚玩了一场真人CS。
追悼会他们没去,急匆匆回了上海。
15.png
网上流传的默哀照片里,有人插兜,有人歪站,哪有半点尊重?
更离谱的是,学校论坛里有人讨论“危机公关”,还有人甩出一句:“警察就该为纳税人服务。”
16.png
这话冷得像黄山的风,刺得人心疼。
这群人,平均年龄也就22、23岁,顶着名校光环,却连基本的良知都丢了。
17.png
张宁海的牺牲轰动一时,可舆论的焦点很快转向这18个人的冷漠。
2010年12月17日,有媒体发文痛批:“黄山门里,复旦的冷漠扑面而来。”
网友炸了锅,有人扒出这些学生的背景:家境都不差,有的是城市白领的孩子,有的父母还是体制内的。
18.png
复旦大学,当时国内顶尖高校之一,按理说培养的该是栋梁之才,可这群“栋梁”却让全国失望。
面对骂声,他们起初还狡辩,说是“意外”,后来压力太大,才勉强道歉。
19.png
可这迟来的“悔意”,谁信是真心的?
时间快进到2021年,张培伦64岁,老伴半年前摔断了腿,他自己查出病要手术。
20.jpeg
他没告诉老伴,只说出去几天,一个人扛着行李去了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
手术那天,他躺在病床上,翻着手机里儿子的照片,眼泪止不住。
21.jpeg
护士问家属在哪儿,他摆摆手:“就我一个。”
没人陪,没人探望,那些曾喊着“当您儿女”的年轻人,早就没了踪影。
后来,护士们听说了他的事,感动得不行,轮流给他买饭、聊天,像对待亲爹一样。
22.jpeg
张培伦说:“一个人去手术,心都凉了,但这些孩子让我又暖回来了。”
可这份暖,不是该从那18个人身上来的吗?
这18个学生如今怎么样了?
23.jpeg
没人知道确切消息。
有传言说有的考研出国,有的进了大厂,风生水起。
可张家呢?老两口守着空荡荡的房子,靠微薄的养老金过活。
24.jpeg
张宁海走后,他妈身体越来越差,腿摔断后几乎下不了地。
张培伦也不好,手术后恢复慢,精神头大不如前。
2023年,有志愿者去看他们,老两口还在翻儿子的遗物,提起那些承诺,苦笑一声:“早忘了,也没指望了。”
25.jpeg
这件事让我想起另一个热点:2022年唐山打人事件。
几个混混当街暴打女生,围观者冷眼旁观,最后还是路人报警才救人。
两件事都让人寒心:一个是冷漠围观,一个是恩将仇报。
26.jpeg
复旦十八驴的事更扎心,因为他们不是没文化的地痞,而是名校高材生。
学历高,道德却跟不上,这不比无知更可怕?
27.jpeg
知识教人谋生,可良知呢?谁来教?教育要是只出成绩单,不出人性,那不就是个空壳子吗?
张宁海要是活着,今年39岁了。
28.png
按他那热心肠的性子,没准儿已经结婚生子,逢年过节带孩子回村看爹妈。
他爸妈本该儿孙满堂,而不是孤零零地熬日子。
29.png
可命运没给如果。那18个人,拿走了他的命,也拿走了张家的未来,却连句真心的“对不起”都没留下。
我不信他们没良心,但他们的冷漠,比没良心更伤人。
30.png
这事过去十几年了,黄山的雾散了,张宁海的光却没灭。
护士们的善意,志愿者的探望,都是那束光的延续。
31.png
可那些复旦学生呢?
他们欠的不只是张家一个道歉,而是对生命的敬畏,对人性的交代。
32.jpeg
高学历不是免罪牌,精英标签更不是道德挡箭牌。
社会培养人才,不是为了出一群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是希望他们能扛起责任,别让英雄的血白流。
33.jpeg 编辑:小脑袋
【信息来源】资阳网警2023-7-12
北青网2020-3-27
人民资讯2021-5-25
34.png
35.png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