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娱乐圈上演了一场“曹操之争”。陈建斌于电视剧中饰演曹操,无独有偶,郭德纲在电影里亦扮演此角色。陈建斌所饰演的曹操严肃而深沉,然郭德纲版的曹操则长发披散、袒胸露乳。陈建斌公然批评道:“此乃拿祖宗戏谑!””火药味瞬间弥漫。郭德纲没回怼,反而笑眯眯回应:“戏就是戏,何必当真。”数月之后,陈建斌做客郭德纲的节目,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竟一改此前态度,夸赞郭版曹操“符合历史”,还承认自己被那句“戏乃戏也”点醒。
娱乐圈总有人爱当“角色警察”。演了个经典人物,就把自己当成了文化监护人。别人稍微创新,立刻跳脚骂街。陈建斌最初的反应,像极了护犊子的家长——我演的曹操才是正版,你那是山寨货!可历史人物早成了公共文化符号,凭什么只能有一种解读?
郭德纲的回应,恰似一记耳光,重重地打在所有人的脸上。相声演员跨界演曹操,本就带着解构色彩。袒胸露乳的造型看似荒诞,却暗合了曹操“乱世奸雄”的复杂性。艺术创作不是历史考试,非得照着教科书描红?陈建斌的道歉恰恰证明:较真的人输得最难看。
某些演员常常将角色视作私产。周星驰演孙悟空被批“不正经”,新版《红楼梦》演员遭前辈暗讽。说白了,这就是艺术霸凌。经典之所以经典,正因为它能承受千万种演绎。四大名著翻拍几十遍,有人规定林黛玉必须长泪痣?关公必须红脸长须?
郭德纲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其能够洞悉事物的本质。这种洞悉犹如一把锐利的剑,穿透表象的迷雾,直抵核心,从而使其在纷繁复杂的世事中得以游刃有余,展现出非凡的智慧与谋略。演戏是门手艺,不是搞学术研究。观众花钱买票,图的是新鲜刺激,不是看演员当历史老师。陈建斌对曹操极为较真,视若命根子;郭德纲则不然,他对待曹操仿若玩具般轻松。二者态度迥异,一者执着,一者洒脱,这或许源于他们对曹操这一角色的不同认知与定位。结果呢?较真的被玩具打败了。
娱乐圈需要更多“戏乃戏也”的清醒。巩俐说过:“角色杀青那天,我就把她还给了观众。”这才是专业态度。演员只管塑造角色,评判权在观众手里。某些老戏骨总爱摆出“正统”架子,殊不知观众早腻味了千篇一律的表演。黄渤演孙悟空能耍宝,张涵予演宋江敢暴怒,正是这些“不守规矩”的改编让经典焕发新生。
陈建斌的转变值得鼓掌。从公开批评到诚恳道歉,他证明了艺术家也能成长。这个圈子太多人死要面子,错也要硬扛到底。敢承认自己狭隘的,才是真汉子。郭德纲的宽容更显格局——被同行指着鼻子骂,还能笑着递台阶。这份气度,难怪德云社能笑傲江湖。
戏就是戏,何必较真?你更喜欢规矩森严的表演,还是天马行空的改编?评论区留言。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