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框架

0

0

收藏

分享

长和交易方贝莱德首次回应,想要“洗白”交易,但结局大方向已定

王新喜 · 昨天 09:34
今天是长和港口与贝莱德交易的原定签约日,李嘉诚的交易对手,美国财团贝莱德首次发声回应交易。
1.jpeg
从3月4日,长和发布公告,称已经和美国财团贝莱德拟达成协议,将23个国家的43个港口,以227.65亿美元的价格打包给贝莱德集团。
这些港口都不是普通的港口它们直接关系到国家利益,毕竟中国船只在进行对外贸易之时都要经过这些港口。后来是大公报、港澳办、外交部、商务部等多部门先后发声,希望李嘉诚能够三思而后行,尽快叫停将港口出售给美国的计划。
中方代表团于3月14日至15日访问了巴拿马。3月17日代表团从巴拿马归来后,《人民日报》重磅发声,直接指出李嘉诚家族长和的交易,表面上看是一宗生意,实际上是大是大非的问题,给事件定性。
2.jpeg
眼看着李嘉诚没有正面回应,还默默推动与美方签协议的计划,后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长和进行全面审查,叫停交易,目的是为了保护市场公平,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美国发言人对交易被拦表态,港澳办再次转发大公报文章,劝李家“尽快回头”。
在这种情况下,李嘉诚急忙想出应对之策:就是让自己的次子的全部业务都独立,而且是“零股权关联”,也就是说,未来长和实业如果遭到制裁或抵制,李泽楷将撇清关系。这个表态算是一种紧急切割,与贝莱德的这笔买卖跟电讯盈科没关系,李泽楷也没有参与。
3.jpeg
长和集团在这时候及时“服软”,暂缓了和贝莱德之间的港口业务交易,暂时没有给我们留下动用《国安法》的机会。
从中可以看到,李嘉诚方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以及该项交易要黄的可能性,已经给自己留了后路。
4.jpeg
交易要黄的可能性也来自于巴拿马方,在巴拿马运河港口交易将于4月2日签约的关键时刻,巴拿马官方以“未进行全民公投”为由叫停该交易。
眼看交易要黄,3月31日,贝莱德方面打破沉默,由集团主席Larry Fink在周年股东函中,首次公开评论收购长和港口业务的相关内容。
“3月我们发布一项地标式的港口交易公告,通过原则性协议覆盖23国43个港口。全球每20个货柜中,便有一个会途经这一系列港口。”拉里·芬克在2025年的股东函中指出。
贝莱德称,其最大的合作方,是全球最大的航运集团,地中海航运集团(MSC),以及一个叫做"TIL码头投资有限公司"的公司。
5.png
MSC是意大利船王阿彭提创办的,起家于17世纪的大航海时代,净资产超1000亿美元,是老牌航运公司,而TIL是MSC地中海航运的子公司。所以两个其实就是一家人。
所以,贝莱德首次发声想要解释:李嘉诚虽然和贝莱德合作,但最大的主导方不是美国财团,而是意大利船王,自己只占“小头”,贝莱德和意大利MSC其实是合作关系,这项交易达成,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港口运营商的,是意大利MSC财团,而贝莱德只是“增强了基础设施控制权”。
简单来说,贝莱德解释这笔交易,是想强化交易的“合法性”与“商业性”,淡化地缘政治色彩,意在回应中国的反垄断调查与舆论批评,试图规避外界对其配合美国战略打压中国之意。
但事实上,“增强了基础设施控制权”,却是中方担忧的关键,为什么中国对这次的交易非常敏感?是因为美国已经开始动手,多次提及“收回巴拿马运河控制权”,美国政府公开支持贝莱德集团的收购,施压长和以及巴拿马交易方尽快完成签约,试图通过对全球港口的掌控,让中国吃一个“大亏”。2月份的时候,美国商务部贸易代表办公室就发布政策,说“拟规定”对进入美国港口的中国船只征收单次最高150万美元的“服务费”。
6.jpeg
若交易完成,长和集团将套现达190亿美元,但我国国际航运将面临成本上涨、稳定性减弱的问题,船舶在重要航道的通行也将受美国的“长臂管辖”。
因此,对于该项收购,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增强了商业上面的垄断与制裁。
根据中国反垄断法规定,交易方上一年度于中国境内营业额逾8亿元人民币,且各方上一会计年度中国营业额合计逾40亿元人民币,就应在交易实施前做反垄断申报,取得批准才可交易。该交易的港口虽都不在中国境内,但仍服务中国的客户或船舶,由此产生的营业额可算到中国,只要目标公司中国境内营业额逾8亿元,交易就应当做反垄断申报。
7.jpeg
因此,贝莱德集团或许看到了中国反垄断法对该项交易产生的影响,对此做出回应,淡化贝莱德的作用。
而在贝莱德CEO Larry Fink 2025年致投资者的信中,提到的一个关键信息是,数据中心、港口、电网在接下来具有重大的投资潜力——它们位于私人市场,被高墙锁住,大门只对最富有或最大的市场参与者开放。
贝莱德在信里表示:纵观历史,基础设施推动了惊人的经济增长。到2040年,全球对新基础设施投资的需求将达到68万亿美元。
贝莱德提到:在过去的一年里,政府已经受到历史性赤字的拖累,不能仅仅依靠纳税人来承担新基础设施的惊人成本,在美国和欧盟,批准基础设施项目通常比建设项目需要更长的时间。中国只需要四分之一的时间。因此,收购全球港口等基础设施就变得很有必要。
贝莱德的信里,还提到一条关键信息是:“港口这种关键基础设施的投资带来的一大好处是通货膨胀保护——基础设施产生的收入,如通行费和公用事业费,通常会随着通货膨胀而增加。”
8.png
贝莱德处处站在为美国经济排忧解难的立场以及对“港口基础设施控制权”角度解读收购,恰恰为美国借助吞并李嘉诚的港口,增强在全球港口上面的垄断能力,从而提升基础设施收入(通行费、公用事业费)掣肘中国乃至全球其他国家航运业务提供了解释注脚。
9.jpeg
因此,基于国家战略利益,中方不太可能会让这项交易落地,除了反垄断法,更有相关人士透露,中方正在酝酿,针对此事启动《国家安全法》。因此,李嘉诚也看到国家的决心,和贝莱德想要顺利交易?难度很大,为交易失败留后路。由于该项交易还可能推迟交易,有业内人士认为,除了交易彻底取消,还有一种可能性是,交易在修改后进行,比如只出售巴拿马港口,或淡化贝莱德作用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在美国对全球征收关税的情况下,李嘉诚原本想通过卖港口的方式最后再捞一笔就抽身,可现在,港口不仅不能卖,公司市值还白白蒸发了780亿港币,目前看到了我国对航运安全的决心之后,李嘉诚抓紧时间为自己留后路,让次子把全部业务都脱离自己的公司,并且也回应了电讯业务的出售也暂停了,不再轻易卖资产,李嘉诚或意识到,与其在中美博弈中当墙头草,不如坚定站在祖国这边。无论是于国于家,对李家都是最明智的选择。
作者:王新喜 TMT资深评论人 本文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