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帖子
1框架

李嘉诚的态度仍心存幻想,终于逼得国家“亮剑”

阿尔法军事 · 3 天前
1.jpeg
长和甩卖港口一事,李家始终表现得被动、消极。
3月26日,彭博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长和计划如期推进将两个巴拿马港口出售给贝莱德财团的交易。
2.png
虽然国家没有指着李家的鼻子叫停这桩交易,但态度其实非常明确。
在此情况下,长和仍然假装不知道国家的意思,继续推动交易的达成,个中意味大家都懂。
求锤得锤。几天后,国家便正式出手了。
3月28日,大公文汇全媒体记者就“长和拟售巴拿马港口”一事,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提问,获该局回应。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回应称,将依法对长江和记的港口交易进行反垄断审查,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很显然,国家准备对长和甩卖港口一事“亮剑”,让李家继续装聋作哑失去空间。
在此之前,我们舆论场上有不少支持李家的人认为,长和的交易完全是商业行为,无关国家利益。现在国家的态度已经够明显了,我相信总不会再有什么误判了吧。
同一天,有媒体援引《星岛头条》的报道称,接近长和高层消息人士透露,长和下星期不会签订任何关于出售巴拿马港口的协议。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长和硬逼着国家出手,对自己半点好处都没有。如今,长和在公众中的形象彻底坍塌,港口交易案也不大可能按照李家的意愿推进,何必呢?
很多人说李嘉诚是“经营之神”,其实还是吃了政治的红利而已。
李家从事的生意,大家是港口、能源、地产等传统生意,哪一项不是强政治属性?
也许有人反驳说,他们家在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生意比大陆的盘子还大。大家觉得,如果不是这些国家觉得李家在政治上还有“统战”价值,这些钱会留给他来赚?
这些年,李家在大陆的生意虽然赚得盆满钵满,但吃相难看、形象尽毁。
在大陆关键的转型期李家抽资“出逃”时,同样也是民意沸腾、千夫所指。《人民日报》此时发文《对李嘉诚,与其挽留不如目送》,态度还算中性。
这一次,《人民日报》则是发文劝诫《别让商业退出变得太随意》,话风明显发生极大改变。
由此可见,李嘉诚对政治的把握已经出了大问题。再这样下去,未来的李家想在中国延续辉煌,恐怕很难。
一些人可能会说,大不了他移民到英国、加拿大、美国就行了。
如我前文所说,一个靠做传统生意发家的商人,不讲政治他还有啥价值?
虽然国家相关方面明确了态度,其实仍然给李家留了空间和退路。如果长和知难而退,这事的影响尚可挽回。
很明显,这桩交易事涉国家安全,我们肯定希望李家主动撤回。
毕竟,中国现在面临美国的遏制和打压,国家运用相关法律法规阻止此次交易,一定会被华盛顿方面无限上纲上线,作为打击我们的工具。
虽然中国无惧美国的炒作与施压,但这样的事能免则免,没必要横生枝节。
如果李家主动撤回交易,其影响便仅限于生意层面,让美国找不到借此生事的发力点。
一旦李家“头铁”,执意推动交易的进行,势必触发国家的监管。
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一定如蛆附至、跟风而上,把此事拿出来进行政治化操作,从而引发一轮中美博弈。
一旦到了那个时候,李家将搞得自己“王八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中美博弈的结果不管如何,输家一定会是李家。乌克兰作为一个国家,就已经生动地展示了结局与后果,何况一家企业。
君子不立危墙。李嘉诚如果够聪明,就要避免大家走到撕破脸的地步。
最后想说一下。我们的舆论场上,针对此事的争论与分歧仍然不小,某些国人表现得非常幼稚,仍然认不清商业行为与地缘政治的关系。
很明显,长和在特朗普极限施压巴拿马政府之际出售港口业务,绝不可能没有任何关系。私底下,美国方面释放了什么信息我们不得而知。
即便李嘉诚真的只是把这桩生意当成了商业行为,谁敢说这些港口不会变成美国的地缘战略工具。
几天前,美国总统贸易代表办公室召开听证会,计划对停靠美国港口的中国船只,征收最高单次150万美元的“港口停靠费”。
大家说,这样的恶法会不会从美国本土延伸至美国控制的所有港口?
一旦李嘉诚出售的这些港口进入美国人手中,中国企业就得承担巨大的安全风险,这是我们不能不考虑、不能不防范的因素。
哪怕李家的交易最终被叫停,他要怪也怪不得国家,只能怪美国那些热衷于地缘对抗的“冷战遗民”。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