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框架

0

0

收藏

分享

朝鲜半岛,永远无法统一!一个民族彻底决裂,给台海带来两大警示

千金不及冰淇淋 · 3 天前
1.jpeg
朝韩关系历史性转折:统一目标的放弃与民族决裂

朝鲜半岛的南北分裂曾经被视为冷战遗留的问题,几十年来双方都以民族统一为号召。然而近年来朝韩关系出现了历史性的转折:统一梦想正被双方抛弃,取而代之的是彼此视对方为敌国的现实对抗。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近日在政策上做出了重大改变,正式放弃将与韩国统一作为主要国策目标 。
朝中社报道显示,金正恩明确表示不再将韩国视为“和解与统一的对象”,而是定位为“必要时必须用核武征服的敌对国家”。这一措辞前所未有地强硬,等于公开宣告朝鲜不再追求和平统一,并彻底将韩国当作独立的外国来看待。
2.png
金正恩对韩国称谓的改变也释放了放弃统一的重要信号。在过去,朝鲜官方通常以“南朝鲜”或“南方政权”指称韩国,暗含两方同属一个国家的意味。
从 2022 年开始,朝鲜官方话语中有关“祖国统一”“北南关系”“我们民族”之类的提法显著减少。到了 2022年8月,金正恩首次以韩国宪政称号“大韩民国”来指称南方。要知道,“大韩民国”是韩国对自身的正式国名称呼,朝鲜以前从不使用这一名称。
金正恩这一称呼改变,实际上等同于承认韩国是外国而非同属一国的“同胞”。朝鲜劳动党甚至下令修改宪法和宣传方针,删除“自主、和平统一、民族大团结”等用语,禁止再称韩国人为“同胞”。
朝鲜官方开始向民众灌输:大韩民国是“外国” 。这些举措标志着平壤政权在意识形态上完成了从民族一体观向两国敌对观的根本转变。
3.jpeg
事实上,朝韩双方互相视对方为仇敌的转变并非一夕之功,而是长期对抗积累的结果。早在 2022年12月,朝鲜就在劳动党第八届六中全会上将韩国明确定义为“毫无疑问的敌人”。对此,韩国也迅速作出对等回应:2023年2月发布的新版《国防白皮书》时隔六年重新使用“敌人”一词,明确指出“北韩政权和北韩军队是我们(韩国)的敌人” 。
从此,朝韩双方在官方战略定位上彻底撕去了“同胞”“兄弟”的最后面纱,各自将对方视作威胁自身生存的主要敌对方。这种敌意的公开化,在过去缓和时期是难以想象的。例如,上世纪70年代以后关系缓和时,朝鲜有时还称韩国为“南方同胞”或“南方兄弟”以示民族情谊。
2023年底,金正恩进一步在朝鲜最高人民会议上宣布要“给近80年的北南关系史画上句号”,正式承认朝鲜半岛上并存着两个国家。他强调将根据这一新现实调整对韩政策,甚至放言“一旦半岛爆发战争,将完全占领平定大韩民国,并将之纳入共和国版图”。
4.png
朝鲜此番政策巨变的背后,是现实和战略的多重考量。一方面,半个多世纪的对峙使平壤认识到,靠原先那套“民族大团结、和平统一”口号并不能改变南北局势。韩国在美国支持下综合实力远超北方,朝鲜通过和平途径统一半岛的希望渺茫。
与其继续高举统一大旗却毫无进展,不如改弦更张,直接将韩国视作敌国,以巩固自身政权安全立场。另一方面,这也是为国内民众调整心理预期。过去朝鲜一贯宣传南北同属一民族,如今突然放弃统一目标,需要给出理由。
这一系列举措使得朝鲜半岛南北双方正式走向彻底决裂:名义上,两国仍未签订和平协定,法理上也未承认彼此主权,但实际上都已把对方当作独立国家对待,再无统一的意愿与努力。
5.jpeg
韩国社会冷漠疏离:统一意愿的持续消退

朝鲜方面放弃了统一诉求,而韩国社会对民族统一的向往也在不断冷却。近年来,韩国民意调查一再显示出统一意愿的显著下滑。尤其是年轻一代,普遍对与北方重归一体缺乏兴趣,甚至认为不统一也无妨。
据韩国统一和平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统一意识调查》报告,在20多岁受访者中,将近一半认为“没有必要”实现南北统一,而认为“有必要”的比例不足四分之一。30多岁人群的情况类似:持否定态度的约占45%,赞同统一的仅约24%。
总体来看,韩国全国范围内有高达35%的民众认为统一“不太必要或完全没有必要”,这一比例创下自2007年开展该项调查以来的新高。相应地,认为统一“非常有必要或比较有必要”的受访者只占36.9%,跌至历史最低点。这一正一反的数据对比,清楚地反映出韩国人对统一前景日趋悲观消极。
6.jpeg
导致韩国社会统一观念转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直接的是对现实成本和风险的考量。上述调查显示,在持反对态度的人中,首要原因是担心统一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其次是忧虑社会问题的激化,再次是南北政治体制的巨大差异。
简而言之,不少韩国人认为,与其冒着拖垮本国经济、引发社会动荡的代价去吞并一个贫困专制的北方,不如维持现状更为安全。
在韩国年轻一代眼中,北韩长期闭塞落后,倘若统一,南方需要拿出巨额资金救济重建北方,还可能面临难民潮、治安恶化、文化冲突等一连串社会难题。这些实际问题使得统一在他们眼里不再是充满浪漫主义的民族大义,而是令人生畏的包袱。
7.jpeg
另外,南北迥异的政治制度也是一大顾虑:韩国是资本主义民主社会,而北韩是高度集权的社会主义体制,双方社会制度截然不同,价值观分歧巨大。年轻一代多数对北方的极权统治持强烈反感态度。在他们看来,与一个拥核武器的极权政权谈统一,既不可行也不可取。
除了理性算计,情感与认同层面的变化也极大削弱了韩国民众的统一愿望。七十多年的分裂使得两代甚至三代韩国人从未亲身体验过一个统一的朝鲜半岛。那些在1950年代因战争分裂的离散家属逐渐凋零,新生代对“同一血脉、一家团圆”的感受日趋淡漠。
南北长期割裂带来的另一后果是,双方在政治法律上逐渐强化了各自的国家定位,使统一更趋困难韩国国内不少专家指出,朝鲜彻底废除其坚持了70多年的民族统一政策,转而采取赤裸裸的敌对战略后,韩国民众对于统一的期待只会进一步降低。当彼此都认定对方为仇敌时,统一不再被视为福音,反而被视作祸端,在这种心理和现实的双重壁垒下,朝鲜半岛要重新走向统一已几乎没有可能。

台海问题的两大警示:以实力为本,莫失统一良机

朝鲜半岛南北彻底决裂的现实,为同样面临民族分裂问题的中国大陆提供了深刻警示。台湾问题与朝鲜半岛虽有不同的历史经纬,但本质上都是一个民族分治、双方长期对峙的局面。
今天朝韩走到几乎永不能统一的地步,其中折射出的经验教训值得大陆思考与借鉴。概括而言,有两大关键点尤须引起重视:一是必须依靠实力巩固统一主导权,二是统一的时间窗口不可无限期拖延。
首先,实力决定主导权,民族统一必须以综合实力为后盾。朝鲜半岛久久无法统一,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当事各方始终未能取得压倒性的实力优势,未能掌握统一进程的主导权。
9.jpeg
当前大陆在经济总量、军事力量上远胜台湾当局,但我们仍面临着美国这一外部超级力量的介入风险。历史证明,外部干涉往往是民族统一的最大障碍:朝鲜战争中,如果没有美国大规模出兵,朝鲜很可能已经武力统一半岛;同样道理,在台湾问题上,美国的干预是阻碍两岸统一的核心因素之一。
因此,大陆要实现国家统一,首先必须坚定不移地增强自身综合国力,在军事、经济、外交等各领域都保持对台当局及其背后靠山的显著优势。只有当我们的实力足以压倒“台独”势力的抵抗,并让外部势力知难而退时,统一大业才有切实保障。简言之,实力强则主动权在握,实力弱则命运旁落。
中国大陆在处理台湾问题上一直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动摇,从未在主权问题上让步半分。这种原则背后同样需要强大实力支撑。多年来,大陆在国际舞台上不断挫败“台独”分裂势力的图谋,凭借的正是日益增长的国力和影响力。
10.jpeg
未来亦是如此:我们必须继续壮大自己,包括加快国防现代化,提高远海投送和反介入能力,确保一旦台海有变,大陆有足够能力掌控局势。
除此之外,还需要在经济科技上保持对台湾的吸引力和压倒性竞争力,使“以武拒统”在现实面前变得不可持续,唯有扎实筑牢综合国力这个基石,才能牢牢掌握两岸统一的主导权。
其次,时间不等人,统一进程切忌一拖再拖。朝鲜半岛的局势告诉我们,民族分裂的时间拖得越久,双方的隔阂就越深,民众对统一的意愿就越淡薄,最终可能错失统一的历史良机。
11.jpeg
如今岛内的本土认同日渐增强,不少年轻一代自幼接受的教育和讯息使其更倾向认同“台湾”作为一个独立政治实体。民调显示,超过六成的台湾民众如今自认是台湾人而非中国人;其中年轻人的“天然独”倾向更为明显,许多人对大陆认同感淡漠甚至抱有戒心。
政治人物若有意推动去中国化教育、强化岛内身份认同,更会加速两岸民心的分离。我们必须警醒:统一的时间窗口并非永远敞开。
对大陆而言,避免重蹈朝鲜半岛的覆辙,就需要把握好统一的战略节奏。首先是在和平条件下积极促进两岸融合发展,争取民心,缩小心理距离,不给“台独”势力长期经营分裂意识的空间。
12.jpeg
其次是一旦和平统一无望,也不能无限期容忍分裂状态持续下去。在必要情况下,必须果断采取行动于适当时机解决台湾问题,决不能让分裂状态固化成为“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既成事实。国际关系中,很多问题久拖不决会被默认为现实。
对于何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时机,学界和战略界见仁见智,但有一点是共识:不能任由台海局势无限期停滞。目前,两岸综合实力对比对大陆有利,国际环境虽有干扰但总体可控。如果等到某天局势发生重大不利变化,例如外部势力大幅强化对台介入、或岛内分离主义更形坐大,再想行动恐将付出更高代价。
我们必须继续以实力为依托,坚定掌握两岸关系的主导权,防范和打击外部干涉,使统一进程不受他人摆布。同时,我们也要有紧迫感和战略魄力,抓住历史机遇,适时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绝不能让“下一代人再来解决”。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