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实力歌手沦为综艺节目里的 "镶边角色",这到底是选秀舞台的魔幻现实,还是娱乐圈的生存法则?2009 年快女季军黄英抱着吉他登上《浪姐 6》初舞台时,或许没想到这场 "乘风破浪" 的旅程会如此令人窒息 —— 手握专业歌手认证却全程被冷落,4A 评分竟成倒数第二,选人环节遭遇全员默契回避。究竟是观众审美变了味,还是综艺江湖早已换了规矩?
初舞台的 4A 评分本应是通行证,却成了黄英尴尬旅程的起点。这位曾用《映山红》惊艳全场的实力唱将,在 30 位姐姐中仅获第 28 名的成绩。更戏剧性的画面出现在选人环节,当节目组宣布 "自由选择" 时,镜头里的空气突然凝固 —— 黄英举着队旗站在场中,对面是眼神飘忽的辣目洋子,低头玩头发的朱丹,以及集体战术性喝水的其他姐姐。
这场持续两轮的 "社死现场" 最终被陈德容打破。当这位琼瑶女郎说出 "来我们队" 时,监视器背后的工作人员都忍不住鼓掌。反转发生在公演考核,黄英带着临时拼凑的团队拿下 3A 成绩,而手握 5A 的跨界艺人祝绪丹组却陷入垫底危机。网友截图的选歌环节暴露玄机:专业歌手被分配到高难度唱段,流量艺人却享受着修音师加持的简单旋律。
微博娱乐博主 @综艺显微镜 扒出节目组评分细则:声乐导师给出的专业评分仅占 30%,而 "舞台表现力" 这种模糊指标权重高达 45%。芒果 TV 内部人员匿名爆料称,黄英初舞台未修音版本在工作人员群疯传,被赞 "吊打某些百万调音师作品"。有意思的是,在节目播出当天,某音乐平台黄英作品播放量暴涨 300%,评论区挤满 "考古大军"。
节目组的 "平衡术" 在第二期露出马脚。当黄英组的《易燃易爆炸》登上热搜,剪辑师突然给足镜头语言 —— 陈德容练舞摔倒的慢镜头、黄英教队员发声的特写、凌晨三点排练室的空镜交替闪现。这些精心设计的 "努力叙事",反而让观众想起初舞台时被剪掉的黄英高音片段。
当谭维维在备采间说出 "这个舞台需要不同的声音",弹幕突然飘过百万观众的共鸣:"我们需要真正的乘风破浪,而不是流量造浪"。看着黄英在后台默默帮队友调整耳返的身影,谁还记得她曾是选秀黄金时代的人气王?当综艺镜头开始用 "努力值" 替代业务能力打分,下一个被静音的实力派会是谁?这场关于舞台的较量,究竟是我们选择了娱乐,还是娱乐驯化了我们?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