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浙江衢州的一个小镇上,一个叫做周迅的小女孩出生了。她的爸爸是电影院的放映员,妈妈是普通的售货员。那时候,看电影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件奢侈的事情,但对于周迅来说,却是她童年最向往的事情。每当夜幕降临,她都会跟着爸爸悄悄走进电影院,坐在最后一排,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那块可以变出好多神奇画面的幕布。那时候的她,心里种下了一个小小的愿望——她也想要成为幕布上的一员。

电影院的启蒙,梦想的小芽开始生长
周迅的爸爸很喜欢电影,不仅爱看电影,还懂电影的知识。他经常给周迅讲电影背后的故事,那些演员、导演、剧情的事情,都让小周迅听得入了迷。她开始在心里想象出一个多彩的电影世界,自己就是那个在光影中穿梭的主角。上中学的时候,周迅面临了人生的第一个选择——是考上重点高中,继续走大家都走的路,还是听从内心的声音,去追求那个看起来很难实现的电影梦。最后,她选择了浙江艺术学校民族舞专业,开始了自己的艺术之路。

艺术学校的挑战,用汗水浇灌梦想的花朵
进了艺术学校后,周迅才发现自己面临的挑战有多大。她从小没有学过专业的舞蹈,基础很差,每次练习都像是在和自己较劲。但周迅没有放弃,她像是被一种力量推着,不停地练习,直到身体的每一块肌肉都记住了舞蹈的动作。她的努力没有白费,慢慢地,她得到了老师的夸奖,从最开始的小角色,到后来经常站在前面领舞,甚至还有了独舞的机会。那一刻,她知道,自己离梦想又近了一点。

演艺事业的转折,从小角色到影后的巨大变化
1996年,周迅的命运迎来了第一次大的变化。她遇到了陈凯歌导演,并在《风月》里演了一个小角色。虽然戏份不多,但周迅的表现却让陈凯歌印象深刻。两年后,她又在《荆轲刺秦王》里演了一个盲女,这次的角色更复杂,但周迅却用她那双充满灵气的眼睛,把角色的内心世界演得非常真实。2000年,周迅的演艺事业迎来了真正的转折点。她拍了好多影视作品和MV,因为演得好,拿到了好多重要的奖,从此在影视圈开始有名气了。

不断的努力和成就,用实力说话
周迅的演艺之路不是一直都那么顺利,但她从来没有停止过努力。她因为《大明宫词》拿到了第18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观众最喜爱的女配角奖,又因为《苏州河》拿到了第15届巴黎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成了新的影后。2006年和2008年,她又两次拿到影后的奖,成了国内第一个“三金影后”。她的演技和灵气都被大家称赞,不管是《画皮》里的小唯,还是其他作品里的角色,她都能用细腻的表演打动观众的心。

陈凯歌的看法,如果个子再高一点……
陈凯歌曾经这样评价周迅:“如果个子再高一点,那么整个世界都是她的。”这句话既是对周迅才华的肯定,也说明了她在这条路上付出了多少辛苦。但周迅从来没有把个子矮当成问题,她用自己的实力和努力,在艺术道路上一直往前走,年龄也从来没有限制过她。

周迅的灵气,是她最珍贵的宝贝
周迅在电影里的“灵气”是她最珍贵的宝贝。她能准确地抓住角色的情感变化,用眼神、肢体语言表达出那些说不出的情感。但她的成功不是偶然的,背后是无数次的琢磨和练习。她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演技的追求和提升,这也是她能成为演技派和实力派代表的原因。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