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曾黎中秋返乡,豪华大餐竟是路边味

多宝 · 6 小时前
曾黎凌晨5点挤早市:湖北凉薯凭什么让游子哭了?——这口家乡味藏着30年的秘密
1.jpeg

国庆假期最后一天,我在朋友圈刷到曾黎的照片时,正蹲在出租屋门口啃苹果。照片里,她穿着件洗得发白的牛仔外套,头发随意扎成丸子头,手里举着个黄澄澄的糖油粑粑,背景是湖北早市的烟火气——竹筐里堆着沾泥的萝卜,摊主扯着嗓子喊“莲子刚剥的”,阳光从帆布棚的缝隙漏下来,在她鞋尖上晃。
那一刻,我忽然想起三年前中秋,也是这样的早晨。我妈发来视频,镜头晃得厉害,她举着个像红薯又不是红薯的东西,说“你小时候最爱吃的凉薯,今年结得特别大”。我盯着屏幕里那个灰扑扑的玩意儿,喉咙突然发紧——原来有些味道,真的会刻进骨头里,不管你走多远。
2.jpeg

一、早市的晨光里,藏着游子的“味觉GPS”
曾黎这次回老家,是真把“吃货”本色暴露无遗。她自己说“起个大早留着肚子”,可我猜,那哪是留肚子,是留着30年的馋虫。你看她拍的牛肉面:红油浮在奶白的汤上,牛肉片厚得能透光,蒜苗碎绿得发亮。配文就五个字“老家的分外香”,可我仿佛能听见她吸溜面条时,辣椒油溅到嘴角的“嘶哈”声——在北京的米其林餐厅吃过鲍参翅肚,在上海的网红店排过两小时队,可此刻蹲在早市小板凳上,嗦着这碗牛肉面时,辣油溅到鼻尖,忽然就红了眼眶。
3.jpeg

原来最好的调味,从来不是秘方,是“家门口”这三个字。
她还晒了妈妈煮的莲子。照片里,白瓷碗里盛着剥好的莲子,上面撒了点盐,配文“最幸福的感觉”。我奶奶以前也这么煮莲子,说“带点咸味才不腻”。有次我嫌麻烦,说“直接买糖莲子多方便”,她拿筷子敲我手背:“你妈小时候发烧,我就这么煮给她吃,说‘吃了就不难受了’。”现在奶奶走了,我再也没吃过那样的莲子——不是煮法不对,是少了那双布满皱纹的手,在灶台前慢慢搅着锅的声音。
4.jpeg

二、凉薯成“网红”:有些乡愁,只有老乡懂
最有意思的是评论区。曾黎晒了张“像地瓜”的东西,配文“直接打开话匣子”。湖北网友们坐不住了,七嘴八舌科普:“这叫凉薯!”“剥皮生吃,水嫩得能解渴!”“小时候拿它当零食,比冰棍还爽!”
5.jpeg

我盯着那张照片看了很久。凉薯这东西,外皮土黄土黄的,像没洗干净的红薯,剥开皮却是雪白的瓤,咬一口“咔嚓”响,汁水能溅一脸。上大学时,我妈给我装了一书包,室友都问“这是啥怪东西”,我边剥边递:“尝尝,这是我老家的‘水果’。”后来工作了,在超市见过包装精美的“进口雪莲果”,长得和凉薯像孪生兄弟,可买回家一尝,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少了在老家田埂上,爷爷摘下来直接用袖子擦擦,塞给我时说的那句“慢点吃,别噎着”。
乡愁这东西,真奇怪。它藏在凉薯的脆甜里,藏在莲子的粉糯里,藏在糖油粑粑的焦香里,平时不显山露水,可一旦回到那个场景,所有感官突然就活了。
6.jpeg

三、我们为什么非要回老家过节?
曾黎的照片火了,有人说“明星就是不一样,回老家都这么有仪式感”。可我觉得,她和每个国庆挤高铁回家的普通人,没什么两样。那个凌晨5点爬起来逛早市的曾黎,不是镜头前精致的女演员,是湖北老家那个惦记糖油粑粑的小女孩;那个对着凉薯傻笑的曾黎,和我们在异乡超市看到家乡特产时,偷偷红了眼眶的样子,一模一样。
7.jpeg

人为什么到了一定年纪,就想回老家过节?不是外面的世界不好,是老家有我们的“根”。那根扎在早市的烟火里,扎在妈妈煮莲子的锅里,扎在凉薯剥开时,溅在手上的那滴清凉的汁水里。它告诉你:不管你在外面是“张总”“李经理”,回到这里,你只是那个会蹲在门槛上啃凉薯,被奶奶追着擦嘴的小孩。
昨天刷到曾黎最新的动态,她晒了张向日葵月饼,配文“小孩子怎么会不喜欢”。忽然想起小时候,中秋家里穷,妈妈用面粉捏了个兔子月饼,烤得有点焦,我却抱着啃了半天。现在月饼花样越来越多,可我总觉得,最好吃的那个,永远是妈妈捏的那只“焦兔子”——因为里面包着的,是一个孩子对“团圆”最初的理解。
8.jpeg

你们呢?这个国庆,吃到让你突然想家的味道了吗?评论区聊聊,抽3人送“家乡味”盲盒——或许,我们能在彼此的故事里,找到同一个“老家”。
在头条安利我的兴趣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