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币圈大亨孙宇晨完成亚轨道飞行,成最年轻华人太空人

季月无序 · 昨天 03:54
加密货币圈从来不缺高调叙事。
35岁的孙宇晨把波场币套现的2800万美元砸进蓝色起源的太空舱,这场持续11分钟的“太空蹦极”在社交平台刷屏的同时,评论区里“割韭菜上天”的嘲讽也没停过。
1.jpeg

当普通年轻人还在为房贷首付发愁时,币圈新贵们正用天价船票堆砌科技慈善家人设,这个魔幻现实戳中的不仅是阶层焦虑,更是公众对商业航天价值本质的尖锐质疑。
亚轨道飞行本质上仍是富豪的限量版玩具。
贝索斯2021年首飞票价竞拍到2800万美元,但次年相同舱位就跌到140万美元。
马斯克卖过绕月旅行船票,维珍银河预售过70万美元的太空游,最终都成了击鼓传花的资本游戏。
孙宇晨的船票钱号称捐给了青少年STEM教育,但“未来俱乐部”官网显示全年预算仅500万美元,这笔“善款”的实际效能需要打问号。
2.jpeg

真正值得警惕的是加密货币与太空产业的合谋逻辑。
特斯拉接受比特币购车两个月后,孙宇晨就用波场币买下贝索斯的船票,两者都在用实体产业给虚拟货币信用背书。
蓝色起源官网至今挂着用加密货币购买太空游的入口,这种双向导流让太空探索沦为投机游戏的宣传片场。
当太空舱变成区块链的物理节点,商业航天正在经历最危险的异化。
比起“华人首次”的虚名,更需要关注的是这场飞行的技术含量。
蓝色起源的新雪帕德号至今只能突破卡门线,其技术路径已被SpaceX猎鹰火箭全面碾压。
3.jpeg

贝索斯团队今年三次亚轨道试飞失败,孙宇晨的飞船实际上是个四年都没过时的“技术备份品”。
用天价购买过时体验还要包装成人类壮举,这种营销套路在币圈或许常见,在航天领域只会折损行业公信力。
太空探索确实需要民间资本,但绝不是披着科技外衣的洗钱游戏。
维珍银河上市后股价暴跌95%,给资本市场留下深刻教训。
当马斯克用可回收火箭切实降低航天成本,贝索斯们却在用亚轨道旅行消耗公众信心。
孙宇晨的飞船掠过卡门线时,地面观众更想看到的是商业航天摆脱作秀回归本质——毕竟真正的星辰大海,容不下这么多精心设计的空中楼阁。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