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娱乐脱口秀 | 相信生活,还是相信传奇

随申Hi · 昨天 23:54
在徐克电影《青蛇》上映32年之际,《青蛇》的4K修复版,将于8月23日全国公映。刚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第一个想法是,《青蛇》的世界观、情爱观,是否还能得到现在观众的理解呢?即便是当年看着《青蛇》长大的一代人,是否还接受《青蛇》故事的观念呢?
和最近几年修复重映的众多电影一样,《青蛇》的修复版也耗费巨资,修复之后的视听效果得到极大提升,尤其是原版中,那条一眼假的巨蛇,这次用了特效进行替换,其他几处大场面,比如“水漫金山”,也都用上了全新的特效,音效也做了调整,整体效果自然不同以往。据说还增加了当年公映时没有的细节,似乎是什么不得了的场面,网友于是称之为“完整版”。
我担心的不是修复版的视听声画,甚至也不是暑期档电影的竞争,而是,《青蛇》浸透了1990年代的身体、情爱观,现今的观众定睛一看,会不会觉得异样,并且从中挑出种种不能细究之处。
“白蛇”故事,和很多中国故事一样,不是一次完成的,也不是由一个人完成的,而是有一条漫长的创作时间线的,从一个梗,一个段落,一个场景,笔记小说里的一个情节,吸引每个时代的故事写作者加入其中,进行集体创作,逐渐发展壮大,在这个过程里,凝结每个时代的人性、心理、叙事心得。
从唐代志怪小说集《博异志》中的《李黄》《李琯》,到宋元话本里的《西湖三塔记》,白蛇故事更像一段乡野传奇或者都市传说,蛇精换了各种名字,生活在各种背景上,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凶煞阴惨之气,男人一旦和蛇精发生往来,必然走向不归路。这种叙事,是典型的荒莽时代的叙事。蛇精是来历不明的,似乎在象征男性成长路上,尤其是仕途上的种种诱惑和危险,似乎也没有什么象征,就是荒莽时代各种凶险力量的具身。故事里,不论男人,还是精怪,还是方士僧道,都是面目模糊的,仅仅作为一个符号存在,空气也是阴郁的,永远像是在阴天的下午,落着土,只看得清方圆五十米的人和事。
1.gif
还好,时代里的人的人性,和故事里的人的人性,都在不停地走向更丰润和完整,到了明代,到了冯梦龙这里,白蛇故事终于不再是片段,白蛇形象,也终于接近了人的形象。毕竟,这个时代,人类对自己的认识逐渐丰富,商业、交通、金融、医药得到极大发展,造纸、印刷,乃至书籍的出版发行,都空前旺盛,作家们终于可以写复杂的、曲折的和很长篇幅的故事。
冯梦龙的《警世通言》里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已经有后世白蛇故事大部分要素,故事主人公的形象基本奠定,性格也空前复杂。江南地区的商业、文化,世俗生活,乃至旅游业的形态,在这个故事里都得到了充分反映。再到清代,黄图糮的《雷峰塔传奇》,和方成培的戏曲作品《雷峰塔》,白蛇故事终于步入前现代,也终于和这个丰富和复杂起来的时代环环相扣。现在我们看到的白蛇青蛇故事,都建立在方成培版本的基础上。
故事在一点点进化,观念也是,白蛇故事,从最初那种模糊凶残的荒莽故事,一点点进化成世俗故事和人的故事,最重要的是,它不断吸纳着一个时代的信仰心得,从最初的带有迷信色彩的都市传说,发展成融汇了佛教观念的故事。
徐克的《青蛇》和几乎同年播出的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都建立在佛教的理念基础上,《新白娘子传奇》里,左宏元所做的十几首歌,几乎全都可以当做佛教音乐看待。《青蛇》更进一步,在佛教的理念框架下,讨论了九十年代人们最关注的那些事,欲望、身体、世俗生活,和对种种禁忌的大胆突破。
2025年的观众,生活在一个破了又立,立了又破的时代,对情爱、突破禁忌的渴望,已经没那么强烈了,白蛇的生活理念,如果揭掉那层哲学色彩,很可能会被矮化和缩小为“恋爱脑”,青蛇的反叛、不羁,乃至对世界的大胆探索,现在看起来也更多莽撞。这不是一个传奇的时代,是一个生活至上的时代。所以,当网友“一剑一蓬莱”发出1939年华新影片公司出品的《荒塔沉冤》的故事详情时,反而赢得了最多的共鸣。它去掉白蛇故事的神怪色彩,还原了它的现实可能,让我们看到白蛇故事的另一种面貌时。但我还是期待人们以新的眼光去发现《青蛇》,毕竟,不论《青蛇》,还是《荒塔沉冤》,不论生活,还是传奇,其实都是一体两面。
2.jpeg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