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周杰伦的2025:我们追的是青春还是流量?

欣子baby · 10 小时前
今年的周杰伦,比夏天的温度还热。
7月份刚过,他的新专辑《时光协奏曲》预售就破了1亿,成了华语乐坛第一个有两张亿级专辑的歌手。里面那首《霍元甲·新章》上线才一天,播放量就破亿,和郎朗斗琴的MV片段直接冲上热搜第一,光是相关话题就被大家看了47亿次。这还不够,他突然宣布入驻抖音,一天就涨了1000多万粉丝,半个月就破了2000万,连带着"周杰伦概念股"都跟着大涨。
1.jpeg
图片来源于网络
演唱会更是疯了。济南站开票那天,512万人盯着抢8万张票,眨眼就没了。更夸张的是厦门站,400万人抢票,结果因为唱超时被罚了20万——就因为粉丝不肯走,他多唱了首《七里香》,这歌也被网友戏称"最贵的七里香"。可就算这样,还是有人骂:500块的"氛围票"只能看大屏幕,900块的位置视线被挡,还不让退票。一边是粉丝疯狂抢票,一边是骂主办方吃相难看,周杰伦就夹在中间,连回应句"老子没时间"都能上热搜。
从2000年出道到现在,25年了,这个46岁的男人还在创造奇迹。三亚站演唱会带动当地花了11亿,天津站更厉害,4天就带火了30亿消费。可争议也跟着来:有人说新专辑里的《青花瓷2.0》是炒冷饭,有人嫌他用AI拍视频、搞区块链版权是在圈钱,还有人心疼他强直性脊柱炎犯了还得连开三场演唱会。
2.jpeg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到底是怎么了?那个唱着《七里香》的少年,怎么突然成了全民热议的"流量密码"?
说真的,看着现在的周杰伦,心里挺不是滋味的。
还记得初中时,攒了半个月早饭钱买的《范特西》磁带吗?歌词本翻得卷了边,每首歌的旋律都能背下来。那时候的周杰伦,是藏在MP3里的秘密,是笔记本上抄满的歌词,是和同桌争论"双节棍到底酷不酷"的青春。可现在呢?他的歌成了股票涨跌的信号,演唱会成了城市GDP的助推器,连500块都只能买个"氛围票"——说白了就是花钱去现场看大屏幕,这和在家刷抖音有啥区别?
3.jpeg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人说这是商业价值,我承认。但当济南奥体中心周边酒店全被订满,机票价格翻倍,当商家拿着"周杰伦同款"割韭菜,我们追的到底是周杰伦,还是自己的青春执念?有个00后粉丝说得扎心:"我花三个月工资买张票,不是为了看他,是为了告诉16岁的自己,你看,我真的见到他了。"可主办方懂吗?他们只知道把视线被挡的座位卖900块,还霸道地说"概不退票"。
更让人难受的是那些骂他的声音。说他江郎才尽,说他吃老本,说他"老子没时间"是耍大牌。这些人怕是忘了,他46岁了,带着强直性脊柱炎的老毛病,一年跑十几个城市开演唱会,还要被400万人抢票的压力逼着。换作是你,每天被镜头盯着,被资本催着,被粉丝盼着,你能笑得出来吗?他在厦门多唱那首《七里香》的时候,声音都有点抖了,可全场几万人跟着合唱,那种感动是装得出来的吗?
4.jpeg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新专辑里的《本草纲目2.0》,把中药名编成Trap节奏,"当归三钱、熟地五两"唱得又潮又有文化,被乐评人夸开创了新范式。可还是有人骂:"好好的中国风搞什么电子?"我们到底想要什么?要他永远停留在2003年,唱着《东风破》不许变,还是希望他能像现在这样,试着把元宇宙写进《青花瓷2.0》?方文山都说了,这张专辑磨了好几年,光是MV就拍了好几个版本。他要是只想圈钱,用老旋律凑一张专辑,难道大家不会买账吗?
最讽刺的是那个"周杰伦概念股"。他入驻抖音那天,股价噌地就涨了。好像他不是个歌手,而是个理财产品。那些买股票的人里,有几个真的听过《叶惠美》?有几个能分清《晴天》和《雨天》的旋律?他们在乎的不是他的音乐,是他能不能带来涨停板。就像那些抢票的黄牛,把800块的票炒到8000块,他们爱的不是周杰伦,是周杰伦身上的商机。
5.jpeg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还记得刘畊宏直播间里,大家跟着《本草纲目》跳操的日子吗?那时候多好啊,他的歌是用来健身的,是用来开心的,不是用来计算商业价值的。现在呢?连他的AI视频都要算点赞量,连他的NFT版权都要讨论值多少钱。我们把他架成了华语乐坛的"顶流牌坊",却忘了他也是个会累、会老、会说"老子没时间"的普通人。
有个老粉在微博上说:"2008年看他演唱会,200块的票能冲到前排;2025年,2000块的票只能看大屏幕。不是票变贵了,是我们的青春被标了价。"这话太扎心了。那些骂他变了的人,有没有想过,我们也变了?当年躲在被子里听歌的少年,现在成了会计算性价比的成年人;当年为了买专辑和爸妈吵架的姑娘,现在会对着"不可退票"的条款骂娘。我们总说周杰伦变商业了,可如果不是我们一边骂着一边抢票,资本怎么敢把"氛围票"卖500块?
他在采访里说过,想把巡演场次减一点,好好做音乐。可市场不允许啊,512万人等着抢票,十几个城市盼着他来带动消费,资本盯着他的流量。就像那个被罚的20万,明知道超时要罚钱,还是要多唱一首,因为他知道,底下那些人可能攒了好几年的钱才来这一次。这哪里是演唱会,分明是一场用青春还债的仪式。
说到底,周杰伦的2025,不过是我们这代人的集体倒影。
我们骂资本吃相难看,却还是愿意为"氛围票"买单;我们嫌新歌不如老歌,却还是会第一时间点开播放;我们笑别人追流量,却在他入驻抖音时忍不住去关注。他就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的矛盾:既想留住青春的纯粹,又逃不过成人世界的规则。
其实,他从来没变过。还是那个会把中药名写进歌词的周杰伦,还是那个宁愿被罚钱也要多唱一首的周杰伦,还是那个敢说"中文歌才是最屌的"周杰伦。变的是我们,是这个把一切都标上价格的时代。
也许有一天,当我们不再计较演唱会票价,不再纠结新歌好不好听,不再把他当成炫耀的资本,才能真正听懂《七里香》里那句"雨下整夜,我的爱溢出就像雨水"。因为那里面藏着的,从来不是什么顶流神话,而是每个普通人闪闪发光的青春。
最后想问大家:你为周杰伦花过最"不值"的一笔钱是什么?现在回想起来,真的后悔吗?来评论区聊聊吧,让我们在回忆里,给青春留块没被标价的地方。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