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生和陈女士都是离过婚的人,2019年再婚后在安徽开了家门窗店。两人合作了几年,后来因为经营意见不合,2022年1月去民政局办了离婚手续。张先生说当时是假离婚,说是为了解决公司债务问题,还想着复婚。但离婚后两人都照常住在一起,一起做生意,直到去年8月陈女士突然搬走。
陈女士离开后开了家同名门窗店,把老客户、员工和没结清的钱都带走了。张先生找到调解员说前妻“挖墙脚”,但陈女士不承认假离婚。她说自己早就想分开,还拿出替张先生垫付的60万元账单,要他归还。民政局的离婚协议写得很清楚:双方无共同财产,债务也都没。
法律上根本没“假离婚”这个说法。只要领了离婚证,婚姻就结束了。张先生没有任何书面协议能证明当初是假的,只能看着前妻合法开新店抢生意。之前北京有类似案例,2010年张强和妻子李香为了多拿拆迁款假离婚,结果李香拿走唯一房子,张强只能租房住,再打官司也拿不回来了。
网上很多人提醒这事。不少人为了买房子、躲债搞假离婚,结果人财两空。比如有人想少还债务,假离婚后另一方直接跑了,剩下的人只能自认倒霉。现在张先生的案子还没调解完,但法律专家说他基本没赢的可能。因为协议里写的都是“无共同财产”,再说客户资源和品牌也不算法律保护的财产。
这事儿反映的问题挺现实。很多人觉得结婚证还能当工具用,结果反而把自己害惨了。二婚本身就有前夫前妻的孩子,财产关系比初婚复杂,再拿婚姻当交易筹码,风险更大。网上有人说得好:“连结婚证都拴不住的人,离婚证更拴不住。”
最近几个月,张先生的店生意一落千丈。老客户纷纷转向陈女士的新店,工人全走了,连供应商都不愿再合作。他现在每天往工商局跑,但对方说只要手续合法,新开的店也没啥问题。他只能自己想办法拉新客户,可大家都觉得俩人闹矛盾,谁也不想掺和中间。
其实这类纠纷每年都会报导。2021年杭州有对夫妻假离婚分房产,结果女方改嫁后男方后悔,打官司败诉。2022年成都也有夫妻为骗贷款假离婚,女方带走孩子后男方拿不到抚养权,只能每月寄钱。假离婚就像一场赌局,赢面很小。
很多法律人士建议,再婚要写婚前协议,哪怕夫妻信任对方也要留书面证据。可很多人嫌麻烦,或者觉得感情好不需要那些。结果遇到变数,只能认栽。张先生现在每天盯着两家店铺的门头,一家是他开了四年的老店,一家是马路对面新挂起来的招牌,连名字都一模一样。
这事传开后,附近五金市场不少老板都开始写合作协议了。有个做卫浴的老板说,以前总听说假离婚有问题,但没当回事,现在看来得防着点。还有的夫妻直接把店转成公司,股权分清楚。不过张先生说他一开始觉得夫妻开店何必那么认真,现在才后悔。
调解员现在还在跟双方谈。陈女士坚持要回垫的钱,张先生说当时是借款还是投资不清楚。两人连账目都弄模糊了,现在对不上。如果协商不成,张先生只能去法院起诉,但律师说胜算几乎为零。毕竟白纸黑字写着没有共同财产,就算打官司也拿不回来。
最近张先生常熬夜整理账本,想看看自己到底损失多少。陈女士的新店每天顾客不断,有时候两家人在街上下班见面都绕道走。有次送货司机分不清地址,把订单送到老店,陈女士直接让司机拉回去,连解释都不给。
这事提醒大家,法律不是儿戏。签协议前得想清楚,一旦签字就是真离婚。有些人觉得假离婚是捷径,结果把自己逼进死角。就像张先生说的,现在连朋友都劝他别再相信口头承诺,下次不管做什么,先把字据签好。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