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俐把婚书摔在张艺谋面前那天,北京刚下完一场冷雨,她29岁,等不起了。
张艺谋把纸推回去,只说了一句“那张纸有啥用”,这句话后来变成巩俐心里的一根刺,她三个月后就飞到新加坡跟黄和祥签字,婚期定在1996年11月,请帖比电影首映还赶。
向太在直播间里补刀:她恨嫁,他逃婚。
一句话把三十年前的私人谈判撕成公共热搜,点赞瞬间破百万,网友最爱看的就是女神赌气下嫁富豪的老桥段。
我翻开1995年《当代电影》的内部座谈会记录,张艺谋在那次小范围谈话里提到“我怕把生活再拍成《红高粱》”,他跟前妻肖华离一次婚用了七年,法院、单位、父母、孩子全卷进来,他算过账:结一次婚脱一层皮。
巩俐想靠一张结婚证把爱情锁进保险柜,张艺谋却认定那是一张随时会爆炸的借条,两人算盘珠对不上,只能散伙。
散伙后张艺谋把全部档期塞进《有话好好说》,剧组天天通宵,他靠工作把失眠压下去;巩俐那边在婚礼酒席上敬了三桌亲友,黄和祥当场给她戴了十二克拉的方钻,镜头扫过去,她嘴角上扬,眼角却全是血丝,那是熬了三个大夜拍《风月》的倦意,也是赌输后的空荡。
2009年《南方人物周刊》的采访里,张艺谋第一次松口:“当年要是胆大一点,可能孩子都会打酱油了。”说完马上补一句“但真结了也未必扛得住”,前后不到十秒,给自己留了全套退路。
同年巩俐在戛纳被追问旧事,她回一句“过去就过去”,转身去牵法国男友的手,镜头定格在她后颈,那块淡红的胎记还在,那是1987年拍《红高粱》时张艺谋在窑洞里给她点妆留下的印记,时间没洗掉,只是盖上了新的粉底。
2011年张艺谋去无锡民政局和陈婷领证,三个孩子已经依次出生,户口办得悄无声息,他选了最没风险的时间点:事业稳、孩子大、社会宽容度涨,结婚证终于从炸弹变成护身符。
同一年巩俐跟黄和祥的离婚协议走完十三年的长跑,她没要赡养费,只要了自由身,随后搬进巴黎七区的公寓,窗外是让·米歇尔·雅尔的录音棚,凌晨三点还有合成器的低频飘上来,她睡得比在北京踏实。
两条时间轴并排一看,张艺谋把婚姻当成项目风控,巩俐把婚姻当成情绪出口,一个怕输,一个要赢,错频对接,注定掉线。
向太的爆料为什么现在火?
因为大众需要把复杂失败简化成一句“她恨嫁他恐婚”,好给深夜的自己找台阶:看,女神也会输,我单身不丢人。
真相是巩俐后来拿下威尼斯影后,张艺谋连开闭幕式都到场,镜头扫过,两人隔着三排座位,中间坐着整个华语电影黄金年代,他们没打招呼,却同时鼓了掌,那一刻就知道,谁也没输给谁,只是输给了各自要的面子。
结婚证不过是一张纸,有人拿它当盾牌,有人拿它当刀,有人一辈子不敢接,有人接过来就撕掉,说到底,婚姻不是归宿,是赌注,你敢不敢把全部的自己押上去?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