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你刷到过多少次王玉雯的名字?
《地球超新鲜》收官那天,我掐着表看了最后一期。
第42分35秒,孙红雷和陈星旭推了个广告,正常操作。
三分钟后,刘宇宁又来一个。
还能忍。
六分钟后,王玉雯第一次出镜推荐产品。
九分钟后,她又来了。
不到二十分钟,连着两条个人广告,插在正片高潮之间,像两堵墙,生生把剧情拦腰砍断。
弹幕炸了:“又是她?”“能不能别再塞了!”
可你知道最讽刺的是什么吗?
骂得越狠,说明她越火。
以前节目里,谁的广告能被剪进正片核心段落?都是片头片尾打发走的边角料。
但现在不一样了。
王玉雯的广告,不是“安排”的,是“抢位置”的。
品牌方盯着数据说话——她的镜头一出来,播放完成率不降反升,转化率冲进前三。
你说观众反感?确实。
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偏偏是她被“连推两次”?
别人一条都难,她一口气上两条?
这不是节目组偏心,是金主爸爸点名要她。
有人质疑:是不是资本力捧?
可别忘了,节目刚开始时,王玉雯连单独口播都没有。
第一期只有集体露出,名字排倒数第二。
中间几期,慢慢有了互动高光:怼孙红雷“别装大哥”,拉着陈赫喝酒耍赖,跟欧阳娣娣互呛像俩小学生。
她不说漂亮话,也不刻意讨好前辈。
别人拍照摆造型,她直接躺草地上打滚:“累死啦!”
这种“虎劲”,看着莽,其实是种稀缺会演了。
网友说得好:“看多了假笑和情商课,突然来个真小孩,反而不习惯了。”
可市场用脚投票。
第三方数据显示,王玉雯单条植入视频微博转发量破80万,抖音相关话题涨了1。2亿。
同期嘉宾中,唯一一个广告单价翻四倍的女艺人。
有人说她“没礼貌”“不懂分寸”。
可你要知道,在这个人人端着、生怕得罪谁的圈子里,敢当面呛老炮儿的,有几个?
她不是不懂规矩,是选择不跪着讨喜。
更难得的是,她的“刺”从不伤人。
怼完孙红雷转头就给他剥虾:“大哥吃,我错了行不?”
跟陈赫斗嘴一整天,晚上围炉夜谈却第一个红眼眶:“我觉得你们都好厉害,我就一愣头青。”
这种真实,像一杯冰水,浇醒了麻木的综艺感。
难怪李乃文采访时笑着说:“这季最大惊喜是王玉雯,我们七个加起来都没她敢说。”
广告太多确实影响观感。
但问题不在她身上。
是节目组太贪婪,把一个成长型艺人的热度当成榨汁机,恨不得最后一分钟滴干最后一滴价值。
可换个角度看——如果没有王玉雯,这一期能卖出去几条硬广?
其他人都有固定受众,唯独她,撕开了新圈层。
学生党说她像宿舍那个疯丫头,上班族说她像当年没被社会磨平的自己。
她的出圈,不是靠热搜炒,是靠一个个“我不装了”的瞬间堆出来的。
那些让人皱眉的广告插入,恰恰是大众情绪转变的刻度尺——从前嫌她太跳,说明她已经从“看不见”走到“躲不掉”。
这才是真正的出圈:
不是所有人都喜欢你,而是你已经成为无法忽视的存在。
想起节目最后一夜,八个人坐在篝火前。
王玉雯突然说:“我知道你们可能觉得我烦,但我真的特别珍惜这段日子。”
镜头扫过,孙红雷低头笑,龚俊竖大拇指,李乃文轻轻点头。
那一刻我没有快进。
甚至希望这条广告再长一点,再长一点。
因为这不只是商业植入,
是一个女孩用真实换来的入场券。
她不再是配角名单里那个模糊的名字。
她是王玉雯。
吵,闹,不够乖,但活得足够真。
这个世界总在教女人温柔懂事,
可总得有人先按下静音键,大声喘气。
讨厌她广告多的人,其实心里都明白——
我们愤怒的从来不是她太火,
而是终于有人不再安静地漂亮着。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