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台北一场被称作“蓝营决战”的电视辩论如期上演。台上站着五位国民党主席候选人,个个摩拳擦掌,试图在最后阶段争取更多民意支持。但就在这场表面平静的辩论中,郑丽文突然发力,罕见地对郝龙斌展开正面批评,一举打破此前对内“相忍为党”的默认规则。
与此同时,曾在岛内政坛掀起大风大浪的前国民党主席洪秀柱也做出公开表态。她没有选择站队某个候选人,却划出了一条清晰的红线,她支持的,是那些真正坚持“九二共识”、认同“两岸同属一中”的人。
一边是郑丽文的“敢言”,一边是洪秀柱的“划线”,国民党主席之争的战局瞬间复杂起来。那么,洪秀柱为何在关键时刻站出来发声?她所坚持的路线是否会影响选情的最终走向?
这场选战,不再只是选个党主席那么简单。它决定的是国民党未来的两岸政策方向,更关系到岛内政治生态的重塑。
岛内蓝营的选举氛围越来越浓,选情却越来越乱。这场国民党主席之争一共有六位候选人,但真正有竞争力的只剩下三位:郝龙斌、郑丽文和罗智强。其余几人声量太小,几乎没有存在感。
从表面上来看,郝龙斌的资源最丰厚。他背后有赵少康、韩国瑜、朱立伦、傅崐萁等大佬力挺,各大地方派系也倾向于他。但问题是,郝龙斌的理念和路线,已经让深蓝基层非常失望。
他不再强调两岸统一的目标,甚至将“和陆”改为“和中”,这已经和民进党的表述越来越像了。在辩论中,他还公开批评大陆“没尊重中华民国存在”,这种言辞不仅没能吸引中间选民,反而让深蓝支持者感到被背叛。
而在同一场辩论中,郑丽文的表现则一骑绝尘。根据中天公布的网络民调,她赢得了68%的支持率,遥遥领先其他人。她直言不讳地表示,国民党要有行动力,要能够深入基层,重新赢得民心。
她提出“我是中国人”,并呼吁蓝营要听见基层声音,这些表态让她迅速圈粉。更重要的是,她虽然没有直接喊出“两岸统一”,但始终没离开“一中原则”的框架,至少在认同上与洪秀柱保持一致。
洪秀柱的态度,某种程度上给了郑丽文“台阶”和“机会”。9月28日,洪秀柱突然发声,打破了外界关于“她支持郝龙斌”的传言。她直言不讳地表示:“我没有支持任何一个人。”并强调,她支持的,是那些坚守“九二共识”、承认“两岸同属一中”、愿意谋求统一的人选。
这番话一出,原本传得沸沸扬扬的“挺郝”说法瞬间崩塌。郝龙斌的阵营,等于空欢喜一场。洪秀柱的这次公开表态,时间点选得非常精准。就在第二场辩论结束后,她选择站出来,显然是对某些候选人表现极度不满。这其中,最受伤的,毫无疑问就是郝龙斌。
郝龙斌虽然资源丰富,却在路线问题上摇摆不定。他曾反对洪秀柱参加大陆的93阅兵,还坚持“对等尊严”的说法,种种迹象表明,他与洪秀柱坚持的“统一路线”南辕北辙。
而张亚中,虽然声量不高,却是蓝营中唯一明确提出要两岸统一的候选人。他没有大佬支持,也没有派系护航,但在两岸议题上态度坚定。这一点,得到了洪秀柱的高度认可。
郑丽文虽然比不上张亚中那样旗帜鲜明,但她的表达方式更容易被主流接受。她没有否认统一,而是认为要循序渐进,实现和平、发展、共识,水到渠成。这种“温和统派”的路线,恰好契合当前蓝营的需要。
罗智强的表现也不容忽视。他走的是“跨世代合作”的路线,强调年轻化、改革、团结。他的参选号码是3号,自称“拼命三郎”,已经跑遍全台基层好几轮。虽然在两岸议题上不够突出,但在组织力方面,确实很有竞争力。
不过,罗智强如果不主动退出,很可能会拉走一部分挺郑的票。这样一来,反倒有利于郝龙斌坐收渔翁之利。这也是当前蓝营内部最担心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国民党主席选战之所以特别乱,正是因为“派系文化”仍然根深蒂固。很多地方派系不是看候选人的理念,而是看谁能给自己带来利益。有的地方一次性补缴几千名党员的党费,目的就是在关键时刻能投票。
蓝营内部这种“酱缸文化”,让不少年轻人望而却步。近几年,国民党的有效党员人数持续下滑,从2021年的37万人降到如今的33万人。朱立伦当初喊出“提升6万党员”的目标,结果反而流失了近4万人。
岛内年轻人普遍对蓝营失望,尤其是73岁的郝龙斌,已经不再被年轻选民看好。他不仅在民意上落后,更在理念上老旧,始终无法回应时代的变化。
这时候,洪秀柱的“划线”作用就非常关键。她不是简单地支持某人,而是用路线来筛选支持对象。谁符合“统一”的方向,谁就有机会赢得她的隐性支持。
从历史经验来看,洪秀柱的表态极具分量。四年前,朱立伦正是靠着她的支持,才以微弱优势击败张亚中当选。这一次,如果她在最后阶段表态支持郑丽文,局势可能再度逆转。
而这场主席选举,早已不只是国民党内部的事,背后牵动的是两岸关系的走向。美国已经开始逐步撤出对台关键技术的支持,连高性能芯片都要转移到美国本土。岛内政客也在加紧与日本接触,幻想日本能替他们出头,但这些都只是自欺欺人。
大陆的态度非常明确——统一是大势所趋。但实现统一,需要有愿意对话、愿意合作的对手。如果国民党连“九二共识”都守不住,那就彻底失去了对话的基础。
洪秀柱很早就看明白了这一点。她不支持谁,是为了让国民党自己去找方向。她不强拉不强推,但她的“红线”就在那里,谁越界谁就出局。
从目前的局势分析,张亚中在统派路线最纯粹,但胜算不大。郑丽文在认同“我是中国人”的基础上,又能兼顾现实操作的可行性,是目前最有机会整合深蓝与中间的候选人。
郝龙斌虽然表面风光,但已是强弩之末。他的路线不被认同,理念不够鲜明,靠着派系和大佬撑场面,很难走得长远。而洪秀柱的发声,正是划清路线、明确方向的关键一步。
整体来看,这场蓝营主席之争,不只是个人的博弈,而是一场路线的抉择。谁能代表国民党重新找回“党魂”,谁就能带领这个老牌政党走出低谷,也才能在关键时刻,与大陆展开真正有意义的对话。
洪秀柱的表态,没有选择任何人,却胜似千言万语。她的“亮相”,让蓝营的风向彻底明朗,也让郝龙斌的希望瞬间破灭。
而最终结果如何,还要看接下来几轮辩论和内部整合的进展。蓝营能不能走出过去的阴影,就看这一次能不能选出一个真正有担当、有方向的领导人了。
信息来源:
台媒最新民调:国民党主席选举,郝龙斌暂领先
2025-09-28 08:08·环球时报
国民党主席选举已选边站?洪秀柱驳斥:迄今并没有支持任何特定人选
2025-09-28 17:53·台海网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