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破帽子也能卖断货?
”——9月12号晚上,我刷到王九龙直播,一句“道具而已”把前阵子嘲上天的“奇葩礼物”瞬间翻案;第二天,同款小花帽在德云社商城补货两次,三天狂销两万顶。
尚筱菊,那个被吐槽“收破烂”的小徒弟,眨眼成了带货王。
我脑子里冒出一个问题:德云社到底在下一盘什么棋?
先把时间线捋直。
9月10号,“金秋相声大会”后台,高峰端着保温杯跟工作人员嘀咕:“跨辈搭档能火。
”话音没落,尚筱菊和张九龄的《黄鹤楼》炸了场子——“特种兵旅游”“酱香拿铁”一抛,观众笑得拍椅子。
我在侧幕亲眼看他把“小花帽”扣在脑袋上,现挂一句“我这是特种兵限定头盔”,台下姑娘直接尖叫。
那天起,八队正式把他写进常驻表,张九龄给他留固定站位,连返场都多给他一分钟。
三天后,官方甩出欧洲巡演名单:岳云鹏+尚筱菊,五国八场,伦敦首站。
节目单上,尚筱菊名字出现三次,比师兄刘筱亭去年北美行整整多出三成时长。
岳云鹏在后台揪着他耳朵交代:“《学歌曲》新包袱再磨一遍,观众要是没鼓掌,你就别回北京。
”我路过听见,心里咯噔一下——这不是助演,这是要捧第二个“小岳岳”。
帽子梗越烧越旺。
尚筱菊干脆把“破烂”全搬上台:小花帽、塑料拖鞋、印着“九”字的搪瓷缸,一股脑塞进《打灯谜》。
观众抢拍视频,抖音话题#筱菊奇葩帽子秀#两天冲2.3亿播放。
商城一看数据,立马上线“筱菊同款”,帽子39块,成本不到8块,利润率直接爆表。
粉丝经济这把柴,被德云社添得旺旺的。
更狠的是后续。
王九龙直播透露:闲置道具全留给新团综,节目名就叫《换不换》,规则简单粗暴——师兄弟拿私人物件互坑,谁换出去的物件最离谱,谁赢。
尚筱菊那顶小花帽已经预定了首集C位。
道具二次利用,流量三次收割,德云社把“破烂”玩成了复利。
有人问我:这是不是剧本?
我反问:你管他是不是剧本?
观众笑了、买了、追了,演员出圈、赚钱、升咖,平台拿到播放量和广告,三方共赢,还要什么自行车?
传统相声园子最怕“角儿老了卖不出票”,现在一个24岁的小徒弟靠一顶帽子把库存清光,顺带把欧洲巡演票卖到缺货,这就是现实版的“包袱变钞票”。
最后一幕我亲眼见。
昨晚十点半,广德楼灯灭,尚筱菊拎着那顶小花帽下台,岳云鹏蹲在出口等他,递过去一瓶冰可乐,说一句:“欧洲演完,回来你就不是你了。
”尚筱菊没回话,把帽子扣师父头上,两人笑得像偷到糖的熊孩子。
我突然明白:德云社的传承从来不是“师父带徒弟”,而是“一起把观众兜里的钱变成笑声,再变回钱”。
帽子只是药引子,真正的药方是——谁能让观众心甘情愿掏腰包,谁就是下一任角儿。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