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先前打算将包括巴拿马运河的港口售卖。
这单生意原本能让长和集团套现数百亿,没想到刚挂上"货架"就撞上了中美较量的台风眼。
5月22日深夜,长和集团突然改口:"没批文绝对不卖!"这句话直接把沸沸扬扬的港口交易泼了个透心凉。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场持续半年的博弈终究是黄了——但老李这出戏演得可比TVB商战剧精彩多了。
三个月前就有内幕消息流出,说贝莱德财团准备打包买下全球43个港口。
这些可不是普通码头,光是巴拿马运河那两个港口就值回票价——每天有上百艘十万吨级货轮排队交过路费,相当于全球海运的咽喉要道。
买家前脚刚签意向书,后脚就发现踩中了雷区:运河控制着中国对拉美80%的货物中转,这要是落到人手里,保不齐哪天过路费就要翻倍。
老江湖李嘉诚早就备好了双保险。
合同里白纸黑字写着:要是到2026年6月还没拿到各国批文,买卖自动作废。
更绝的是,长和集团连违约金都不用付,所有审批风险全甩给买家。
这招空手套白狼的玩法,像极了十年前"港灯电业"那场经典操作——当年借着电价审查的名义成功撤退,转头就赶上香港楼市暴跌。
96岁的首富这次把合规大旗舞得虎虎生风。
从5月12日到22日,长和连发五份声明,句句不离"合法合规"。
有知情人士透露,集团法务部这半年光补材料就堆满了三个档案室,生怕被人抓住半点把柄。
说到底,老爷子这是既要当又要立:生意能做成最好,做不成也得保住"守法商人"的金字招牌。
贝莱德财团现在肠子都悔青了。
原本盘算着吃下这批港口就能卡住中国海运命脉,没想到反被老狐狸摆了一道。
审查刚走到半道,自家后院先起了火——国会山那帮政客为"是否该批准中资企业接盘"吵得不可开交,反倒把交易拖进了死胡同。
这场交易告吹背后藏着更深的门道。
翻开长和2024年财报,港口业务净利润暴跌23%,活脱脱成了赔钱货。
老爷子急着套现转战新能源,可儿子李泽钜接班在即,要真把巴拿马运河这烫手山芋传下去,保不齐哪天就得在中美夹缝里当炮灰。
普通人可能觉得富豪卖资产关我啥事?
这么说吧,要是真控制了巴拿马港口,咱们从巴西进口大豆每吨得多掏200块运费。
去年就因为海运延误,饲料价格暴涨让猪肉贵了三成——这要换成日常消费品,菜篮子还不得直接上天?
更绝的是老李的撤退时机。
《外资审查新规》今年刚把港口列入敏感名单,中资想买码头难如登天。
反过来看,美资收购境外港口反而容易通关——这时间差掐得,比年轻人抢演唱会门票还精准。
说到底,这就是场教科书级别的风险对冲。
生意场上讲究"未算胜先算败",96岁的首富把三条后路铺得明明白白:法律上站得住脚,舆论上烧不到身,就算交易黄了还能留着港口吃分红。
这种几十年练就的生存智慧,可比什么MBA课程实在多了。
现在回头再看这场夭折的交易,倒像是给商界上了堂公开课。
在、资本、民意的三角迷局里跳舞,光会算账远远不够——得学会在审查文件里藏退路,在新闻发布会埋伏笔,就连合同终止日期都得踩着政策周期来定。
这些门道,可不是商学院教材里能学到的真功夫。
港口虽没卖成,李嘉诚倒是意外赚了波口碑。
社交媒体上#守规矩的老商人#话题阅读量破亿,评论区清一色刷着"姜还是老的辣"。
比起真金白银,这份保住的晚节或许才是老爷子最在意的收官之作。
这场持续半年的商海暗战,最终定格在5月22日那个深夜声明。
没有狗血反转,没有惊天黑幕,只有一句轻飘飘的"未批不卖"——但懂行的人都知道,这四个字背后藏着多少惊心动魄的算计。
商业江湖的生存法则,有时候就藏在这些看似平淡的官宣里。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