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框架

0

0

收藏

分享

李嘉诚又被暴雷!香港廉政公署出手调查,长子李泽钜久久不敢露面

懂点历史赵富贵 · 8 小时前
1.gif
5月21日,香港廉政公署(ICAC)一纸公告,将李嘉诚家族再次推上风口浪尖。
其旗下长实集团开发的观塘安达臣道“港人首置盘”项目,因涉嫌贪污造假遭查处,成为继3月出售全球港口资产引发舆论风暴后,李氏商业帝国在短短两个月内的第二起重大危机。
2.png
这场风波不仅暴露了地产开发链条中的灰色利益网,更让外界对李氏家族接班人李泽钜的决策能力与公共形象产生质疑。
这位曾被寄予厚望的商界领袖,在事件发酵后竟长达一周未公开露面,其沉默姿态与父亲李嘉诚昔日的危机公关形成鲜明对比。
«——【·钢筋背后的腐败链·】——»
作为香港特区政府力推的“首置上车盘”项目,观塘安达臣道楼盘本应是缓解住房矛盾的民心工程。
3.png
长实集团2020年以49.5亿港元中标时,承诺以市价八折提供1000套住房,平均呎价仅4546港元,较同地段商品房低30%。
不过,这次廉政公署的“战鼓行动”揭开了光鲜承诺下的阴暗面,分包商为压缩成本,系统性减少钢筋数量、缩小规格,并通过行贿监督人员伪造验收文件。
涉案金额虽仅数万港元,却导致6栋楼宇出现结构安全隐患,其中第三座甚至缺少4条关键承重钢筋。
这场腐败暴露出香港地产行业的深层顽疾,涉事分判商通过赠送月饼券、夜总会消费等手段腐蚀监管体系,而总承包商与顾问公司的驻地人员则默许违规操作。
4.jpeg
更令人震惊的是,屋宇署早在2024年10月便发现质量问题,却迟至半年后才由廉政公署介入调查。
这种监管滞后与地产商的“成本控制术”形成共谋,长实集团在该项目土地成本占比超60%,远高于行业45%的平均水平,利润压力直接传导至施工环节。
«——【·港口交易余波未平·】——»
正当长实集团疲于应对廉政风暴时,3月的港口出售争议仍在持续发酵。
5.jpeg
李泽钜主导的228亿美元资产出售案,将包括巴拿马运河两端港口在内的43个枢纽打包卖给美国贝莱德财团,交易市盈率高达24倍,远超行业12倍均值。
尽管李泽钜以“分散投资风险”“保留深圳盐田港”等理由辩解,但交易触及两大敏感神经:其一,中国21%海运贸易依赖巴拿马运河,美资控制咽喉要道恐成战略隐患;其二,交易时机恰逢中美科技战升级,被《大公报》斥为“向霸权递刀”。
李泽钜自1998年起担任全国政协委员,27年间累计提交提案超百份,涉及粤港澳大湾区、跨境基建等领域。
但讽刺的是,此次港口交易中,李家却试图将中国企业在巴拿马运河的物流节点拱手让予美国资本。
6.png
更耐人寻味的是,李泽钜在交易启动前突击辞去长和联席董事总经理职务,仅保留主席头衔,被外界解读为“切割责任”的预兆。
从2013年抛售内地资产转投英国,到2025年清仓港口业务,李氏家族始终遵循“不赚最后一个铜板”的套现原则。
但在地缘政治升温的当下,纯粹商业逻辑已难自洽——巴拿马港口年利润虽仅1%,却是全球6%海运贸易的必经之路,其战略价值远超财务报表。
7.jpeg
相比之下,华为面对制裁投入千亿研发芯片,字节跳动为保TikTok算法主权硬刚美国政府,这些企业的选择凸显出商业利益与国家责任的平衡之道。
«——【·沉默的太子与撕裂的帝国·】——»
接连爆雷事件将李泽钜推向舆论审判席,这位自幼被当作接班人培养的商界精英,在5月23日廉政公署通报会后神秘“消失”,与其父1996年处理张子强绑架案时“10分钟筹齐10亿赎金”的果决形象形成巨大反差。
8.jpeg
目前,因为港口交易导致李氏家族内地声誉跌至冰点,某民调显示其公众信任度较2024年下降37%;而且,弟弟李泽楷的娱乐绯闻持续消耗家族形象,形成“长子救火、幼子点火”的尴尬局面;最重要的是,97岁的李嘉诚虽退居二线,但仍通过周凯旋等亲信掌控集团命脉,李泽钜的决策空间实则有限。
这场危机暴露出李氏帝国转型困境,过去十年,该家族海外资产占比从35%飙升至68%,但英国电网、欧洲电信塔等“压舱石”资产接连抛售,新兴科技领域却未见突破性布局。
当万科、恒隆等房企深耕绿色建筑与智慧社区时,长实集团仍依赖传统开发模式,2024年研发投入占比不足0.3%,仅为行业平均值的1/10。
9.jpeg
这种路径依赖在廉政风暴中付出惨痛代价,安达臣道项目为节省2%成本酿成丑闻,直接导致长实股价三日累计下跌9%,市值蒸发超百亿港元。
«——【·结语·】——»
纵观李氏家族两次危机,本质是全球化红利消退期的适应性危机。
在冷战后的经济黄金时代,港口、地产等重资产是财富增值利器;但当世界进入“链式竞争”新常态,基础设施的控制权已成大国博弈筹码。
10.jpeg
李嘉诚曾凭借“低买高卖”穿越多个周期,但其接班人显然低估了政治风险系数。
巴拿马港口交易虽获利丰厚,却让家族背负“战略短视”的骂名;安达臣道丑闻虽属个案,却折射出成本压缩模式的边际风险。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这场风波敲响双重警钟,一方面,出海布局需建立地缘政治评估体系,将“战略安全权重”纳入投资模型;另一方面,民生领域必须坚守道德底线,任何偷工减料都是对社会信任的透支。
信息来源:
李嘉诚突发!香港廉政公署出手,旗下楼盘偷工减料,导致6栋楼钢筋数量不足,长实集团被调查!——金融界2025-05-23 16:12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