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2025年金扫帚奖名单揭晓,《749局》的导演陆川被贴上“最令人失望”标签时,评论区却刷屏着一句与当下无关的话:“内娱唯一敢领金扫帚的人,还是王宝强。”
七年前,王宝强站在金扫帚奖台上,捧着一柄镀金扫把的狼狈模样,成了中国电影史上最“不体面”的顶流时刻。他穿着黑T恤,低头道歉:“第一次当导演,确实欠缺经验,我欠观众一声对不起。”彼时,他执导的《大闹天竺》被骂“烂片狂欢”,豆瓣3.8分的口碑与7.56亿票房形成荒诞对照。所有人都以为这是他的“滑铁卢”,他却将扫帚化作利刃,剖开了一条血路。
“领奖不是为了赎罪,而是为了重生”
金扫帚奖创办16年,一线明星避之如蛇蝎:刘亦菲经纪人怒斥“明摆着羞辱”,包贝尔两度获奖后大骂评委“搞黑幕”,毕志飞临阵反悔称“怕影响不好”。唯独王宝强,拒绝主办方的头条宣传,坚持“只道歉不卖惨”。
他说:“我爱电影,尊重观众,所以必须直面批评。”这背后不是公关话术,而是一次“破釜沉舟”的觉醒——六年打磨《八角笼中》,他带着素人演员扎根大凉山,拍格斗孤儿与命运搏斗的真实血性,膝盖永久性损伤换来了豆瓣7.5分、22亿票房的逆袭。
观众不是傻子,烂片却总爱装清高
当陆川抱怨《749局》票房惨败是“观众不懂科幻深度”,当胡玫吐槽《红楼梦》扑街因“大众丧失古典审美”,王宝强早已用行动戳破行业的傲慢谎言:“观众花钱买票,不是来听你解释艺术门槛的。”他曾在金扫帚现场拒绝主持人帮忙宣传新片:“我来这里只为道歉,不是打广告。”这份清醒,让网友感慨:“他把自己当普通人,而某些导演却活成了‘人上人’。”
真诚不是流量密码,是行业的照妖镜
王宝强的故事撕开了内娱最痛的伤疤:资本追捧流量明星“瞪眼式演技”,名导沉迷“自我感动式创作”,而观众被迫在烂片中“淘金”。金扫帚奖创始人程青松说:“我们不针对人,只针对烂片。”但敢像王宝强一样把批评当养分的人,寥寥无几。
七年过去,金扫帚奖台上依然空荡,但王宝强用《八角笼中》和《棋士》证明:真诚不是人设,而是刀刃向内的勇气。观众或许会原谅烂片,但永远会为“知耻后勇”的创作者买单——毕竟,电影是拍给普通人看的,不是用来装清高的神坛。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