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框架

0

0

收藏

分享

撒贝宁踏破浙江寻味,冯硕解密灶密码,档综艺能否唤醒舌尖初心?

康安 · 9 小时前
当撒贝宁撞上烂糊鳝丝:央视这剂“文化猛药”能否治美食纪录片疲态?
"当美食纪录片泛滥成灾,还有谁能真正唤醒中国人的味蕾记忆?"2024年5月18日晚,央视用《三餐四季》第二季浙江篇给出答案。
1.jpeg
撒贝宁带着满身烟火气,在湖州百年老店的案板前切起冬腌菜,这个画面单日播放量突破8000万次。这场以"寻味"为名的文化突围战。
正在打破美食节目"只见食物不见人"的创作困局。这场舌尖革命源于观众对"美食工业糖精"集体反噬。据《2023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
2.jpeg
美食类节目数量三年增长240%,但豆瓣评分均值从8.2分下滑至6.4分。当某平台推出的《深夜食堂》因过度美化日料遭群嘲。
某卫视《中华食神》被揭发使用预制菜摆拍,央视决定祭出"王炸组合",既有撒贝宁北大法学才子的犀利视角,又配备冯硕深耕文旅领域十年的专业沉淀。
3.jpeg
制作团队前期三个月蹲点浙江,在湖州荻港村发现102岁的渔娘仍在亲手制作绣花锦菜团,这份真实成为对抗"表演式烹饪"的利器。
节目组5月6日进驻湖州衣裳街时,正值春笋冒尖季。撒贝宁在仁皇阁下老馆子学做烂糊鳝丝,被热油溅到仍坚持完成"鳝骨熬汤"传统工序。
4.jpeg
冯硕则在金华古子城解密蜜汁火方,从火腿窖藏三年的微生物变化讲到《金瓶梅》里的火腿食用记载。这种"学术派美食探索"引发热议。
67%观众点赞"吃出文化纵深感",23%网友质疑把家常菜搞得太阳春白雪。对比《舌尖上的中国》曾因过度浪漫化农民生活被批滤镜太厚
5.jpeg
《三餐四季》选择直面现代化冲击,镜头记录下兰溪游埠古镇,老茶客捧着搪瓷杯抱怨年轻人都不愿打面手艺。当5月18日晚节目播出时
最出圈的反倒是意外"穿帮"镜头:撒贝宁在安吉竹林挖笋时摔个"嘴啃泥",爬起来却调侃"这是向苏东坡竹杖芒鞋轻胜马致敬"。
6.jpeg
这种"去神化"的叙事策略,让收视率峰值冲至2.89%,超越同期某流量明星美食综艺。浙江文旅局数据显示,节目播出48小时内,"湖州美食"搜索量暴涨415%。
衣裳街多家餐馆出现游客"按图索骥"打卡热潮。这场视听盛宴背后,藏着央视对文化节目转型的野望,当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靠奇观美学出圈。
7.jpeg
当《国家宝藏》用戏剧演绎激活文物,《三餐四季》试图证明:最平凡的柴米油盐里,同样埋藏着解码文明的钥匙。
正如节目中那位做了60年定胜糕的湖州老师傅所说。"真正的传统味道,不在菜谱秘方里,在日复一日和面粉较劲的手劲里。"
8.jpeg
当节目尾声定格在钱塘江畔的渔火点点,我们不禁要问。这剂用文化熬制的"醒胃汤",能否治愈被网红美食荼毒的现代味蕾?
当撒贝宁们继续走向下一个街头巷尾,中国人关于美食的感动。是会回归灶台前的真实温度,还是继续迷失在滤镜构筑的虚假盛宴里?
9.jpeg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