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涛在周深演唱会现场被灯光一打,牙白得晃眼,热搜直接挂上“烤瓷牙”。
她原本只想低调坐观众席,镜头却追着那排瓷白的牙跑,连周深的歌都成了背景音。
整牙在娱乐圈是常规操作,刘涛的牙却做得太满:色号选最白,厚度加一层,灯光一强就泛蓝光。
牙医解释过,瓷层过厚会遮住牙龈阴影,笑起来像贴纸。
她团队肯定知道,但还是选了最显眼方案,因为镜头里肤色会被滤镜压暗,牙白才能抢镜。
这套逻辑在红毯和广告里成立,到了演唱会现场,大屏4K镜头把细节放大,牙和脸的色差就成了翻车现场。
刘涛不是第一次被牙抢戏。
三年前新剧开播,观众盯着牙出戏,团队没改,说明她们评估过:黑红也是流量。
烤瓷牙是长期投资,换一次要磨小原生牙,不可逆。
她现在的牙至少花了六位数,放弃等于前期投入打水漂。
继续用,还能在商务合作里拿“笑容管理”当卖点,品牌商最爱这种“无死角”艺人。
对比同场其他艺人,周深本人牙色自然,镜头拉近也不突兀。
刘涛的牙却像单独开了美颜,观众注意力被强制拉到下半张脸。
这种“过度精致”在生活里反而扣分,路人拍照发到社交平台,配文“像假牙”,传播速度比工作室精修图快十倍。
整牙本质是为了镜头服务,但镜头标准正在变。
短视频平台流行“原生感”,观众开始排斥塑料脸。
刘涛的牙还停留在五年前审美,团队没跟上节奏。
她们以为白等于美,却忘了活人牙齿本来就有纹理和色差。
医美行业内部数据:2023年明星烤瓷牙返修率上涨40%,多数是把色号降两级,刘涛这波属于滞后。
她当晚穿的是高定西装,配淡妆,明显想走“低调看秀”路线。
牙却出卖了她:低调不了一点。
艺人管理形象像走钢丝,左边是“自然”,右边是“完美”,刘涛直接偏到右边。
观众不是讨厌整牙,是讨厌“被提醒你在演”。
当她抿嘴不笑,法令纹和牙根之间的断层更明显,像两张皮。
医美咨询师透露,明星做牙前会签“上镜保证书”,承诺色号由品牌方指定。
刘涛的牙可能是某牙膏品牌合作款,合同期内不能改。
所以她只能硬撑,等合约到期再调。
这套流程在圈内公开,只是没人放到台面上说。
演唱会结束,刘涛微博发合影,照片磨皮到牙不那么刺眼,现场视频却全网飞。
团队控评删帖,反而激起更多二创。
网友把她的牙P成夜光效果,播放量破千万。
这种二次传播比正面热搜更伤商业价值,因为品牌方会评估“风险系数”。
整牙是小事,背后是整个行业的焦虑:脸可以打针,牙可以换,但观众越来越爱看“活人”。
刘涛的翻车给其他艺人提了个醒:完美过头就是假。
下次再有明星想换牙,可能会先问一句:会不会像刘涛那样发光?
刘涛的牙白得晃眼,下次换你会选自然还是选发光?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