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赵本山灵堂、陈奕迅因病身亡、刘晓庆逝世,现在的造谣越来越离谱

MerleRing · 前天 11:14
不到72小时,三位顶流被同一条死亡剧本写死,连AI遗像都P好了
赵本山、陈奕迅、刘晓庆,这三个名字最近像被诅咒一样轮番出现在黑底白字的讣告里。
点开热搜,灵堂照片、心电图、抢救通知单一应俱全,评论区哭成一片,结果本人下一秒就出来直播吃火锅。
1.jpeg

最离谱的是赵本山。
2024年3月,某短视频账号突然放出所谓灵堂现场,蜡烛、遗像、花圈摆得比电影道具还真,配文“一代笑星昨夜仙逝”。
2.jpeg

视频里甚至剪了2012年春晚的旧片段当“生前影像”,播放量两小时破千万。
赵本山徒弟连夜开直播,老爷子正蹲在菜园子薅葱,手机镜头里中气十足:“我死了?那现在谁在给你们发微信?”
3.jpeg

陈奕迅更惨。
5月演唱会因声带水肿延期,微博突然冒出“香港医院抢救无效”的截图,连死亡时间都精确到分钟。
4.jpeg

最绝的是有人用AI合成了陈奕迅躺在ICU的照片,连喉管插管细节都P得逼真。
三天后陈奕迅被拍到在机场买咖啡,谣言才不攻自破。
5.jpeg

但那段时间,他海外粉丝后援会真的组织了线上追悼,蜡烛表情刷了满屏。
刘晓庆的“死法”最多。
二十年来被传自杀七次、癌症五次、心脏病三次。
6.jpeg

2024年某营销号凌晨三点发博:“刘晓庆于今日凌晨病逝,享年73岁。”配图是十年前她演武则天时的剧照,硬说成遗容。
刘晓庆本人六点起床练瑜伽,顺手发了条微博:“听说我死了?棺材板压不住了。”配图是健身房自拍,马甲线比谣言还清晰。
7.jpeg

这些谣言背后,藏着一条完整的黑色产业链。
有人专门蹲守明星行程,只要出现“延期”“取消”“住院”关键词,立刻批量生产讣告。
8.jpeg

AI换脸技术把遗像成本降到零,一个账号一天能产出二十条“死亡通知”。
更狡猾的是,他们专挑凌晨发博,这个时间段平台审核最松,明星团队又都在睡觉,等辟谣时转发量已经破万。
9.jpeg

最魔幻的是流量变现方式。
某团队被扒出靠“明星讣告”月入十万,套路是先发假消息,等热搜后立刻开直播卖保健品,话术统一:“XX老师生前最爱这款护心丸。”甚至有账号靠“缅怀明星”涨粉五十万,转头就转型带货卖面膜。
平台算法也在推波助澜。
10.jpeg

测试发现,同一账号发布“XXX去世”的推送率,比普通内容高3.2倍。
因为死亡消息自带转发属性,系统会自动加权。
11.jpeg

某平台内部员工透露:“辟谣内容的流量,通常只有谣言的十分之一。”
普通人其实很难分辨。
12.jpeg

去年某次谣言里,连殡仪馆业务电话都被打爆,工作人员无奈发朋友圈:“今天接了三百个问刘晓庆的,她到底什么时候来?”更心酸的是,真有老人信以为真,在小区花坛烧纸钱,边烧边哭:“小燕子和武则天都走了。”
现在造谣已经进化到2.0版本。
13.jpeg

有人开始做“预告式死亡”,提前三天发倒计时:“刘德华将于72小时后离世。”等时间到了没死,就删博装没事。
这种账号存活周期反而更长,因为没造成实际伤害,举报很难成功。
14.jpeg

明星团队也在升级反制手段。
赵本山现在每月固定拍“活得好好的”视频,背景永远是当天报纸。
陈奕迅演唱会直接设“谣言粉碎区”,大屏幕上实时滚动网友编造的死亡方式,现场笑成一片。
15.jpeg

刘晓庆更绝,把历年谣言截图印成T恤,拍戏时当睡衣穿。
但最管用的还是笨办法。
16.jpeg

平台最近开始试点“死亡标签”,涉及名人去世的内容必须人工审核。
某短视频APP上线三天,拦截了四百多条假讣告。
17.jpeg

只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现在造谣者开始用暗语:“昆仑山弟子羽化”“香港歌手E先生西行”,审核又跟不上了。
说到底,我们每次随手转发,都在给这条产业链添砖加瓦。
18.jpeg

下次看到“震惊”开头的消息,不妨先问自己三个问题:消息源是谁?
有没有第二家媒体证实?
当事人最近三天有没有公开露面?
多等十分钟,可能就能少一次乌龙。
毕竟,在谣言里,没有人能全身而退。今天你为别人点蜡,明天可能就轮到自己收花圈。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