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朱龙广遗体告别仪式:挽联引争议,去的都是老人 迟重瑞马德华没去

心上了锁 · 7 小时前
文|心上了锁
编辑|心上了锁
——前言——
1.gif

灵堂追星、网上乱炖:送别“佛祖”这出戏,照见了咱啥毛病?
一场送别,照出人间百态!
2.jpeg

八宝山那地界儿,哀乐低回,本该是掉根针都听得见的肃穆。可你猜怎么着?愣是压不住一阵“窸窸窣窣”的骚动!几个攥着小本本的老哥,猫着腰就挤到“猴哥”六小龄童跟前儿了——人刚给老搭档“如来佛祖”朱龙广鞠完躬,眼圈还红着呢。笔一递,脸上那点不自在藏都藏不住,“美猴王”还是低头划拉了两笔。嚯!2025年8月6号,送朱老爷子最后一程的地儿,硬是上演了这么一出“追思搭台,追星唱戏”的荒诞剧。你说,这像不像一面镜子,“啪嚓”一声,照出咱这时代脸上几道褶子?
3.jpeg

灵堂里那点“不讲究”

走进兰厅,满眼就剩下黑白俩色儿,素得扎心。大门上头挂着“悼念朱龙广长辞乘愿再来”,旁边那副挽联写得是真讲究:“悲智双运度众生自有圆,如来佛祖证菩提本无来”。二十个字,把老爷子跟“佛祖”那点掰扯不清的情缘,全给装进去了。
4.jpeg

里头布置,就跟老爷子活着时候一个脾气——真叫一个素净!没整那些花里胡哨的花山花海,就一块电子屏,安安静静轮播着他演了一辈子的那些光影片段。屏幕底下,遗照里朱老还是那副模样,笑眯眯的,眼神儿里透着一股子慈悲劲儿,恍惚间真跟电视里那个俯瞰众生的佛祖重叠了。两边花圈排得整整齐齐,跟列队似的:老母校兰州艺术学院的、当年战友送的白菊花、还有圈里老伙计们的挽词。六小龄童和王伯昭的名儿最显眼,这俩不光送了花圈,人是真来了,红着眼圈送“佛祖”最后一站。
5.jpeg

抬眼瞅瞅,来送行的,十有八九都是头发花白的老伙计。一个个绷着脸,眼里那点沉甸甸的舍不得,藏都藏不住——那是看着自己这代人共同的记忆,一点点跟沙子似的从指缝里漏走啊。年轻人?稀稀拉拉没几个。老话儿说得在理:一代人有一茬儿的念想。可偏偏是这该安安静静送人走的当口,冒出几个“机灵鬼”,掏出早就备好的本子和照片,把刚抹完眼泪的六小龄童和王伯昭给堵那儿了!照片往网上一甩,好家伙,直接炸锅:“这他妈是告别还是赶庙会呢?”“人走茶凉都不带这么快的吧?给逝者留点体面成不成?” 唾沫星子差点把灵堂顶棚掀了。
6.jpeg

网上那帮“活阎王”

说真的,这糟心事儿,打朱老爷子走的那天晚上8月3号就开始了。网上那叫一个乌烟瘴气!最膈应人的是啥?有人非把老爷子走这事儿,跟当时闹得沸沸扬扬的释永信那档子破事硬扯一块儿。什么“释永信进去刚七天,朱老就跟着走了”、“怕不是让佛门那点腌臜事儿给气死的吧”…… 这类没影儿的屁话传得有鼻子有眼。这帮人压根不管一个铁打的事实——朱老爷子就是个演佛祖演绝了的好演员,他不是真和尚!人家生前自己都说了多少回:“如来佛祖能成,那是剧组妆造牛,杨洁导演导得好!” 这份明白劲儿,跟他身后被这么糟践,搁一块儿看,真他妈刺眼!
7.jpeg

“猴哥”六小龄童也够冤的。人就在网上发了张跟朱老的旧照,想表达下难过,好家伙,立马被扣上“蹭热度”的大帽子!还有人翻旧账,阴阳怪气:“演个猴子还真把自己当齐天大圣了?” 网上那层匿名马甲一穿,有些人就跟变了身似的,把好好一场白事,硬是掰开了揉碎了当段子嚼。悼念的评论区里,插科打诨的有,抖机灵的有,更离谱的还有把这儿当许愿池的!死生大事,在某些人眼里,成了刷流量的狂欢节?
8.jpeg

“取经团”咋就没聚齐?
眼尖的瞅见了:86版《西游记》那“师徒四人”,这回没凑齐。“大师兄”猴哥来了,“沙师弟”闫老爷子早登极乐了,剩下“唐僧”迟重瑞和“八戒”马德华,人影儿都没见着。花圈堆里扒拉扒拉,马德华的名儿找着了,心意算是到了。可迟重瑞那花圈,愣是翻遍了也没找见!这可就引猜了:是档期撞了?还是压根儿没接到信儿?要我说,后一种可能性更大——朱老爷子家办事儿,那是出了名的低调,连讣告都写得含含糊糊,啥时候告别都没明说!这份低调,就是老爷子骨子里的东西。不信?有网友在北京公交站撞见过他,人家去录节目,愣是推了主办方的专车,跟咱老百姓一样挤公交。这份“不把自己当角儿”的劲儿,是刻在骨子里的。
9.jpeg

想起前几年马德华出书《悟能》那会儿,一帮老伙计聚一块儿,73岁的“八戒”把头发染得乌黑油亮,倍儿精神;66岁的“唐僧”迟重瑞站那儿,看着比59岁的“猴哥”还显嫩。朱老爷子、菩提祖师关云阶、万圣公主张青…… 老几位凑一块儿说说笑笑,那场面,真跟开了个“蟠桃会”似的。如今,“佛祖”真西去了,那样的热闹,那样的温情,啪嚓一声,碎了一地。一个角儿走了,带走的,是咱这代人又一块拼图啊。
10.jpeg

挽联惹谁了?代沟有点深!

灵堂门口那副挽联,谁也没想到能惹出风波。好些年轻网友直接懵圈:“看不懂啊!” 更有甚者挑理儿:“不就演了个佛祖嘛,又不是真佛,这么写合适吗?” 这话茬儿一出来,得,代沟这玩意儿,深得能开航母了!
11.jpeg

对咱70、80后来说,朱老爷子坐莲台上那“如来佛祖”,那就是暑假的图腾!《云宫迅音》那调子一起,小屁孩儿们就跟听见号令似的,齐刷刷往电视机前面冲。他演的那佛祖,早就不只是个人了,那是刻进骨头里的集体记忆!其实啊,在咱老礼儿里,挽联上嵌个逝者的名儿或者代表性的东西比如角色,太正常不过了,那是敬!您瞅瞅曾国藩挽邹叔绩写的“闲叔績不生,风云变色”,康有为悼谭嗣同写的“复生不复生矣,有为安有为哉”,这不都是嵌名儿吗?《中国楹联报》前两年登的75副挽联,嵌名儿的就占了45副往上!年轻人犯嘀咕,哪儿是看不懂挽联啊,是跟咱老祖宗这套文化符号,生分了! 现在都刷短视频,谁还记得当年那帮人,花了六年、挣着仨瓜俩枣拍出来的《西游记》?那份沉甸甸的记忆,传着传着,可不就淡了、薄了么。
12.jpeg

“佛祖”卸了妆,也是个烟火老头儿

脱了那身金光闪闪的行头,朱老爷子的人生剧本,写得一样厚实。西安生人(1939年),兰州艺术学院毕业(1962年)。人家早在1965年,《地道战》里就把民兵队长高传宝演活了,那可是当年姑娘小伙儿心里的银幕英雄!
真让他“成佛”的,是1985年杨洁导演点他演《西游记》里的如来佛祖。那身金红袈裟一披,头发一盘,尤其那副似笑非笑、洞穿一切的眼神儿和气场,好家伙,片场真有人差点给他跪了!戏播到东南亚,更有那虔诚的信众,真把他当佛祖现世了,顶礼膜拜。面对这阵仗,老爷子脑子清醒着呢:“那是人家角色好,不是我本事大!” 这份明白,难得!
13.jpeg

下了戏,他日子过得更有烟火气。1967年娶了媳妇吴慧芳,俩人风风雨雨走了大半辈子。闺女们回忆,老爷子不拍戏的时候,在家就是个“伙夫”加“勤杂工”,变着花样给家里人做好吃的,把柴米油盐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那份疼老婆孩子的劲儿,让老伴儿满头白发了,眼里还闪着光。用圈里人夸另一位老艺术家的话说,“他总能让身边人觉着熨帖”,这话搁朱老身上,一点不掺假。**八十多的人了,拍戏的瘾头一点没减**,最后那三年还泡在片场,把对演戏那点痴,一直燃到了人生落幕。
这场追悼会,照妖镜似的

朱老爷子这场送别,真跟照妖镜似的,把咱这社会的几副面孔照得清清楚楚。
网上那层皮一披,啥牛鬼蛇神都敢往外蹦。朱老身后这舆论场,愣是让有些人把庄重的白事,当成了下酒菜!对生命那点起码的敬畏,在流量面前,屁都不是。这种对死的轻慢,骨子里是啥?是歪了!
老祖宗传下来的那点规矩,眼瞅着有点玩不转了。年轻人看不懂挽联,灵堂里有人追着要签名,这不都指着文化传承这根筋儿,它有点“抻”着了吗?当送别逝者这么庄重的地儿,都能被追星的热情拱进来,咱真得琢磨琢磨了:这年头,到底该怎么体体面面、真心实意地送人一程?
14.jpeg

老艺术家们一个个谢幕,也是咱这代人记忆的坐标,一个个熄灯了。“牛魔王”王夫棠走了,“白龙马”王伯昭听说卖卤味去了……《西游记》那帮老伙计,散的散,走的走。朱老爷子这一撒手,那种“一个时代在溜走”的感觉,更沉了。
老爷子留给咱最金贵的,我看就是他骨子里那份“素净”。不坐专车挤公交,身后事也交代家人从简。他用一辈子活脱脱演了啥叫“德艺双馨”。现在这帮明星,出门恨不得清场封路,流量比亲爹都亲,老爷子这份低调,稀罕!真他妈稀罕!
追悼会快散场了,一位头发全白的老爷子,盯着那副嵌名挽联看了老半天,扭头跟旁边老伙计低声嘟囔:“这联儿,配得上朱老师。他演戏那会儿,那份慈悲心,真像能渡人……” 声音不大,可听着真扎心。
15.jpeg

这会儿,朱老爷子的遗作《平凡之路》还在紧锣密鼓地做后期。镜头里,这位总演佛祖的老人,这次扮了个普普通通的退休老教师——就跟他人一样,朴素,暖和。等这娱乐至死的锣鼓点儿消停了,大概也只有这些掏了心窝子拍出来的东西,才能托住一个老戏骨的魂儿,让他这辈子的戏,还能接着往下唱吧。
您要是在灵堂,是掏本子要签名,还是掏纸巾抹眼泪?朱老爷子演的哪个角儿,最让您念念不忘?来,评论区唠五块钱儿的!
信息来源:9.94 复制打开抖音,看看【佛山新闻的作品】哪怕手机只剩1%%的电量请为他献上一朵花!演员朱龙... https://v.douyin.com/G1-9nOh9Fuo/ M@w.Sl hoq:/ 01/10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