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10

收藏

分享

苦寻86年!天水三兄妹赶赴抚州,发生的这一幕,所有人泪目……

中国经济网 · 昨天 21:24
来源:天水日报
泪 目…
4代人苦寻
时隔86年找到安葬地
让我们一起缅怀这位烈士
“爷爷,终于找到你了。
你可知道,太爷爷弥留之际,
嘱托父亲一定要找到您,
父亲一生都在四处寻找您的下落,
直到操劳成疾离开人世前,
还把我们都叫到他床前,
把寻找爷爷的任务交给我们……”
二孙女王蕊琴热泪盈眶地说道。
3月31日,
王树亚烈士家属
王日新、王升婷 、王蕊琴三兄妹
不辞辛苦,乘坐了20多个小时火车,
从天水出发来到抚州
4月1日上午
兄妹三人来到抚州烈士陵园王树亚烈士墓前,
献上花篮、默哀、深深地三鞠躬,
泣诉对王树亚烈士86年来的无尽思念与挂怀。
王树亚(1907-1933),天水市甘谷县人,1931年12月参加宁都起义加入红军,1932年任红五军团第39师师长,1933年2月率部参加宜黄县黄陂战役,在战斗中英勇牺牲,时年仅26岁。
青峰无言 苍山静穆
烈士家属在200名临川四小学生的陪伴下
来到了王树亚烈士墓前祭拜烈士
“今天,终于找到您,
摸着这冰冷的碑石
一股透心的冰凉穿过手指
您抛下我们独自躺在他乡的土地上
86个年头了。”
在王树亚烈士墓前,
兄妹三人哭成了泪人。
王树亚烈士68岁的孙子王日新说,
小时候,奶奶总是会给他讲爷爷的事,
说爷爷在外面带兵打仗,作战非常英勇。
爷爷参军后,
刚开始时还经常给家里写信、寄照片,
现在家里还留着他寄来的四张照片,
自从1931年以后,
就再也没有爷爷的消息了。
那时通讯不便,
奶奶听说爷爷在江西带兵打仗时牺牲了,
但具体牺牲在哪,家里人也不知道。
由于爷爷去世早,奶奶便含辛茹苦地把他父亲拉扯大,吃了很多苦。1995年,奶奶去世了,临终遗愿就是希望他们找到爷爷。1996年,家人在报纸上看到了一篇追忆王树亚的文章,才得知爷爷是一名红军将领。86年来,家人一直都想祭奠爷爷,但不知道安葬在哪里。直到前几天,接到抚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的电话,家人才终于知道了爷爷墓地的下落,于是决定前来祭扫。王日新老人满含热泪地说:“感谢抚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了了我们家几辈人的夙愿。”
新闻链接
《寻找天水籍红军烈士王树亚的后人》追踪报道
一面永远飘扬的旗帜
——王树亚烈士故乡访问记
86年前,他为了民族的复兴,洒下了最后一滴热血。86年来,他的家乡人民始终没有忘记长眠在他乡的英烈。
一座不朽的丰碑
3月20日,雨过天晴,湛蓝的天空像洗刷过一样,空气格外清新。甘谷县新兴镇大王村,这里有着烈士王树亚26年的人生印迹。
从天水市区乘车大约一个多小时,便来到了大王村。大王村地处新兴镇,距甘谷县城只有几公里路程,交通便利。村民们有的盖起了两三层的楼房,更多的是新盖的砖房,虽然不像城市建筑那样整齐划一,却也错落有致。
“王树亚烈士是红军师的师长,他是我们村里人,我小时候就听大人给我讲过他的事情,前几年上面来人还到我们村了解过他的事,他是我们村的光荣……”大王村66岁的王学文老人高兴地说。
“甘谷县烈士陵园还有他的墓碑,我曾带孩子祭奠过……”村里一位30多岁的村民说道。
“老师给我们讲过王树亚爷爷的英雄事迹,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这些英烈用鲜血换来的,我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有用的人。”10岁的王小军也跟着说。
……
“王树亚烈士的英雄事迹我们村的老少几乎都知道,他是我们村的骄傲……”村党支部书记王俊福说,王树亚烈士是大王村一座不朽的丰碑。
一座精神标杆
春日的阳光温暖和煦,窗外的树枝渐渐吐出新芽。69岁的王日新老人小心翼翼地擦拭着挂在墙上镜框里的照片,这些是他爷爷王树亚烈士的遗物。
泛黄的四张照片,有王树亚烈士的单人照,也有他和战友的合影,照片里的青年,英俊儒雅,目光坚定。
自19岁穿上军装,参军入伍,王树亚烈士再也没能回到家乡。英烈离开多年,时光封闭了很多人记忆的大门。然而,对烈士的亲人们来说,往事如昨。在亲人们点点滴滴的讲述中,关于王树亚烈士的记忆更加丰满,烈士的音容笑貌更加清晰可见。
“这是我爷爷的遗物,这四张照片是他在部队时寄给家里的,害怕照片损坏,我们还专门装了个相框……”王日新老人说:“父亲是1929年正月出生的,我爷爷去世时,父亲才4岁,小时候我常听太爷讲爷爷的事情,太爷去世时我12岁,他老人家记挂了爷爷一辈子,如果有时间,我将去看爷爷,圆了太爷的遗愿……”
王树亚烈士的孙女王蕊琴回忆,小时候天一下雨,他们全家人围坐在炕头上,父亲就拿出爷爷的照片,给他们讲爷爷的故事。
王蕊琴收藏的“王树亚就是王化民及其家属证词”的材料里写有:王树亚,又名王化民,学名广郁,1907年出生于大王村,1925年,毕业于甘谷中学,同年冬天结婚。1926年,去天水吉鸿昌部从军,后在国民军军官学校学习,而后去西安受训。1931年,王树亚驻山东济宁,给家里寄来了照片和书信,从此与家中失去了联系。“后有口信传述:1、26路军军医,同乡人王建武——宁都暴动中与化民走散,自己归乡,化民不知去向。2、同乡人王纪昌告于化民父——在福建边界打仗,广郁同一大军官手执望远镜在山头观察,突来一弹中胸,二人倒下,安葬于近郊一学校,并立二墓碑……”
“爷爷去世后,奶奶痛哭了一段时间就改嫁了,父亲就由太爷和二爷及二奶奶抚养长大,二爷和二奶奶没有孩子,对父亲也是视若己出。1987年,父亲因胃癌去世,临终时还嘱咐我们,别忘了探听爷爷的消息。”王蕊琴表示,他父亲生前曾多次向爷爷所寄照片背面写着的学员通信录的人投信询问爷爷的下落,但都石沉大海,而后不了了之。“我二奶奶曾给我说过爷爷,说他骑着一匹高大的马回家,人精干得很……”
1991年9月,王蕊琴他们从《甘肃日报》题为《血洒闽赣留英名》的文章中,才得知爷爷是红军师师长,1933年牺牲一事。
“爷爷是我们家族的一座精神标杆,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每一位后人。”王蕊琴说。
一面永远飘扬的旗帜
王树亚,又名王化民,1907年生,甘谷县新兴镇(原渭阳乡)大王村人。1926年投笔从戎,报考国民党军官学校,1928年毕业,在董振堂领导的第13师参加了策应北伐、豫西、皖北讨蒋等重大战役,很快被提升为排长、连长、副营长。1931年12月,参加由赵博生、董振堂领导的“宁都起义”,被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13军,走上了真正的革命道路。1932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被任命为13军38师营长,不久提升为团长。同年七月,被任命为中国工农红军第3军39师师长,率部参加了水口、金溪、资溪等战斗,为保卫中央苏区英勇奋战。1933年初,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王树亚在江西宣黄县黄陂地区率部参加保卫中央苏区和红军总部的战斗,英勇抗击敌人,全歼敌52师,歼敌59师两个主力团,取得了一次重大胜利。28日在夺取最后胜利的时刻,不幸胸部中弹,牺牲在保卫中央苏区的战场上,年仅26岁。
1991年《甘肃日报》刊载了郝成铭怀念王树亚的文章后,家乡人民才知道他的英雄事迹。经县、市人民政府申报,1995年4月,王树亚被省政府批准追认为革命烈士。
“对为国牺牲、为民牺牲的英雄烈士,我们要永远怀念他们,给予他们极大的荣誉和敬仰。”习近平总书记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踏寻英雄、缅怀英烈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曾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表达过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并号召全社会都要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铭记所有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
80多年前的战火硝烟已经渐行渐远,但烈士报效祖国和人民的英雄事迹却镌刻在中华大地,永远记载在史册中。
寻访王树亚烈士生前的足迹,对于家乡人来说,对我们来说,是永久的思念,更是永远的敬仰。
缅怀英烈!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评论 1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举报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回复 · 昨天 21:48

举报

在烈士的家乡,渭水河畔,大王村南边修建王树亚烈士纪念广场,修纪念碑,塑烈士像,供后人瞻仰,纪念,。。
回复 · 昨天 21:59

举报

如果不牺牲,建国后最起码上将。
回复 · 昨天 22:03

举报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回复 · 昨天 22:17
hjn

举报

真正的老红军,老英雄。向老前辈致敬。[祈祷][祈祷][祈祷]
回复 · 昨天 22:35

举报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回复 · 昨天 22:38

举报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回复 · 昨天 22:58

举报

一张照片更有说服力
回复 · 昨天 23:02

举报

26岁能当师长
回复 · 昨天 23:16
12下一页